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课题来源及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X射线脉冲星导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1.2.1 脉冲星观测 | 第14-17页 |
1.2.2 脉冲星导航计划 | 第17-18页 |
1.2.3 脉冲星导航技术 | 第18-25页 |
1.3 RXTE实测数据获取 | 第25-30页 |
1.3.1 RXTE卫星 | 第25-27页 |
1.3.2 实测数据源的提取 | 第27-29页 |
1.3.3 实测数据源的分析 | 第29-30页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内容安排 | 第30-32页 |
第2章 脉冲星相对导航方法研究 | 第32-53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X射线脉冲星导航的时空基准 | 第32-36页 |
2.2.1 时间系统 | 第32-33页 |
2.2.2 坐标系 | 第33-36页 |
2.3 GCRS中脉冲星信号周期模型的推导 | 第36-43页 |
2.3.1 航天器固有时到SSB坐标时的转换 | 第36-39页 |
2.3.2 SSB处脉冲星信号周期相位预测模型 | 第39-40页 |
2.3.3 脉冲星周期预测模型精度分析 | 第40-41页 |
2.3.4 从SSB到GCRS脉冲星信号周期的转换 | 第41-43页 |
2.4 脉冲星相对导航方法 | 第43-47页 |
2.4.1 脉冲星相对导航方法基本假设 | 第43-45页 |
2.4.2 基于脉冲星的相对导航方法 | 第45-46页 |
2.4.3 脉冲星相对导航与绝对导航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2.5 基于RXTE实测数据的相对导航方法原理性验证 | 第47-52页 |
2.5.1 GCRS中脉冲星周期模型的验证 | 第47-49页 |
2.5.2 相对导航与绝对导航对比验证 | 第49-5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脉冲星导航系统的X射线探测方法研究 | 第53-68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脉冲星导航X射线探测任务分析 | 第53-54页 |
3.3 CMOS工艺X射线探测器 | 第54-59页 |
3.3.0 探测器的整体结构 | 第54-55页 |
3.3.1 XGD敏感单元基本原理 | 第55-57页 |
3.3.2 XGD敏感单元参数分析 | 第57-59页 |
3.4 基本单元功能仿真验证 | 第59-66页 |
3.4.1 典型情况仿真 | 第59-63页 |
3.4.2 具有背景暗电流的情况仿真 | 第63-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脉冲星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第68-95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X射线脉冲星信号分析 | 第68-70页 |
4.3 脉冲星信号轮廓建模 | 第70-75页 |
4.3.1 脉冲星轮廓的时域模型 | 第71-74页 |
4.3.2 脉冲星信号的频域模型 | 第74-75页 |
4.3.3 脉冲星信号的统计学模型 | 第75页 |
4.4 基于空间积累的脉冲星信号时延估计算法 | 第75-86页 |
4.4.1 脉冲星信号轮廓的空间积累 | 第76-77页 |
4.4.2 基于粒子滤波的重构高斯型二次重采样算法 | 第77-81页 |
4.4.3 基于粒子滤波的脉冲星信号时延估计 | 第81-83页 |
4.4.4 基于粒子滤波的脉冲星信号识别 | 第83页 |
4.4.5 仿真验证 | 第83-86页 |
4.5 基于时间积累的脉冲星信号时延估计算法 | 第86-93页 |
4.5.1 脉冲星时延估计的克拉美罗界 | 第86-88页 |
4.5.2 多谐波脉冲星信号时延估计原理 | 第88-90页 |
4.5.3 基于Walsh变换的信号识别与多谐波信号时延估计算法 | 第90-91页 |
4.5.4 基于RXTE实测数据的仿真验证 | 第91-9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基于脉冲星的近地/深空导航方法与滤波器研究 | 第95-124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脉冲星导航系统滤波器的设计 | 第95-105页 |
5.2.1 导航系统的状态方程 | 第96-99页 |
5.2.2 导航系统状态方程的线性离散化 | 第99-102页 |
5.2.3 改进的Kalman预测滤波算法 | 第102-105页 |
5.3 基于RXTE实测数据的单脉冲星导航方法研究 | 第105-110页 |
5.3.1 单脉冲星相对导航观测方程的建立 | 第105-106页 |
5.3.2 基于RXTE实测数据的试验 | 第106-107页 |
5.3.3 单脉冲星导航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107-110页 |
5.4 单脉冲星/天文组合近地导航方法研究 | 第110-119页 |
5.4.1 天文导航观测方程的建立 | 第110-116页 |
5.4.2 单脉冲星/天文组合导航仿真验证 | 第116-119页 |
5.5 基于脉冲星的航天器深空导航方法研究 | 第119-123页 |
5.5.1 深空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119-120页 |
5.5.2 三颗脉冲星相对导航观测方程的建立 | 第120-121页 |
5.5.3 航天器深空导航的仿真与验证 | 第121-12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结论 | 第124-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个人简历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