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层油藏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研究课题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数据分析 | 第15-23页 |
2.1 研究工区概况 | 第15-16页 |
2.2 数据及资料分析 | 第16-22页 |
2.2.1 地震数据分析 | 第16-18页 |
2.2.2 测井数据分析 | 第18-20页 |
2.2.3 地震相特征分析 | 第20-21页 |
2.2.4 目的层空间展布 | 第21-22页 |
2.3 结论与认识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储层精细解释及目标处理 | 第23-38页 |
3.1 常规构造解释 | 第23-26页 |
3.1.1 测井数据标定 | 第23页 |
3.1.2 目的层层位精细解释 | 第23-24页 |
3.1.3 超覆线解释 | 第24-26页 |
3.2 基于广义S变换的时频分析 | 第26-30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26-29页 |
3.2.2 实际效果应用 | 第29-30页 |
3.3 灰质砾质砂岩去除处理 | 第30-37页 |
3.3.1 基于子波重构的目标处理 | 第30-33页 |
3.3.2 基于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灰质去除方法 | 第33页 |
3.3.3 模型测试及实际资料应用 | 第33-37页 |
3.4 结论与认识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薄储层定性描述技术 | 第38-57页 |
4.1 地震沿层属性分析 | 第38-42页 |
4.1.1 均方根属性 | 第41-42页 |
4.1.2 弧长属性 | 第42页 |
4.2 剖面属性提取 | 第42-50页 |
4.2.1 道积分 | 第42-44页 |
4.2.2 道微分 | 第44-45页 |
4.2.3 能量半时属性 | 第45-49页 |
4.2.4 EAA属性 | 第49-50页 |
4.3 调谐体分频技术 | 第50-52页 |
4.4 波形聚类 | 第52-55页 |
4.5 储层定性综合分析 | 第55-56页 |
4.6 认识与结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薄储层定量预测 | 第57-77页 |
5.1 叠后波阻抗反演 | 第57-62页 |
5.1.1 井约束的稀疏脉冲反演 | 第57-60页 |
5.1.2 地质统计学反演 | 第60-62页 |
5.2 储层厚度预测 | 第62-69页 |
5.2.1 基于调谐曲线特征进行厚度预测 | 第62-63页 |
5.2.2 回归方法预测储层厚度 | 第63-66页 |
5.2.3 模型测试 | 第66-67页 |
5.2.4 实际资料应用 | 第67-69页 |
5.3 层次分析法有利储层综合预测 | 第69-76页 |
5.3.1 AHP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69-71页 |
5.3.2 实际应用及效果分析 | 第71-74页 |
5.3.3 AHP综合预测与分析 | 第74-76页 |
5.4 认识与结论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