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地铁区间隧道半横向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概述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地铁发展的现状第11页
        1.1.2 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第11-12页
    1.2 地铁区间隧道的通风排烟方式第12-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实验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意义第17-18页
2.隧道模型实验台的设计及人员安全疏散评判标准第18-25页
    2.1 火灾模型的相似理论第18页
    2.2 实验模型与隧道原型同名参数的相似关系第18-19页
    2.3 模型实验台的设计第19-23页
        2.3.1 实验模型设计第19-20页
        2.3.2 实验火源设计第20-21页
        2.3.3 排烟系统设计第21页
        2.3.4 数据采集系统第21-23页
    2.4 人员安全疏散的评判标准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实验研究第25-35页
    3.1 实验工况设计第25页
    3.2 自然填充的实验研究第25-28页
        3.2.1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25-26页
        3.2.2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26-27页
        3.2.3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27-28页
    3.3 自然排烟的实验研究第28-30页
        3.3.1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28-29页
        3.3.2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29页
        3.3.3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29-30页
    3.4 半横向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实验研究第30-32页
        3.4.1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30页
        3.4.2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30-31页
        3.4.3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31-32页
    3.5 不同工况对比分析第32-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4. 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第35-43页
    4.1 排烟风速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35-37页
        4.1.1 实验工况设计第35页
        4.1.2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35-36页
        4.1.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36页
        4.1.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36-37页
    4.2 排烟道高度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37-40页
        4.2.1 实验工况设计第37-38页
        4.2.2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38页
        4.2.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38-39页
        4.2.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39-40页
    4.3 排烟.开启个数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40-42页
        4.3.1 实验工况设计第40页
        4.3.2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40-41页
        4.3.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41页
        4.3.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FDS数值模拟软件的理论基础第43-48页
    5.1 FDS的模拟方法第43页
    5.2 数值模拟方程第43-45页
    5.3 数值建模第45-47页
        5.3.1 建立模型第45页
        5.3.2 网格划分第45-46页
        5.3.3 燃烧模型第46页
        5.3.4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第46-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6.地铁区间隧道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第48-61页
    6.1 模拟工况设计第48页
    6.2 自然填充情况研究第48-51页
        6.2.1 烟气蔓延情况研究第48-49页
        6.2.2 竖向温度分析第49-50页
        6.2.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50页
        6.2.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50-51页
    6.3 自然排烟情况研究第51-54页
        6.3.1 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第51-52页
        6.3.2 竖向温度分析第52-53页
        6.3.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53页
        6.3.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53-54页
    6.4 半横向排烟情况研究第54-57页
        6.4.1 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第54-55页
        6.4.2 竖向温度分析第55页
        6.4.3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分析第55-56页
        6.4.4 人眼特征高度处CO浓度分析第56-57页
    6.5 数值模拟结果的实验验证第57-60页
    6.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7. 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第61-71页
    7.1 排烟风速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61-64页
        7.1.1 模拟工况设计第61页
        7.1.2 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第61-62页
        7.1.3 竖向温度分析第62页
        7.1.4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62-63页
        7.1.5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与CO浓度分析第63-64页
    7.2 排烟道高度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64-67页
        7.2.1 模拟工况设计第64页
        7.2.2 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第64-65页
        7.2.3 竖向温度分析第65页
        7.2.4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65-66页
        7.2.5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与CO浓度分析第66-67页
    7.3 排烟.开启个数对半横向通风排烟方式排烟效果的影响第67-69页
        7.3.1 模拟工况设计第67页
        7.3.2 烟气蔓延情况分析第67页
        7.3.3 竖向温度分析第67-68页
        7.3.4 顶棚烟气温度分析第68-69页
        7.3.5 人眼特征高度处温度与CO浓度分析第69页
    7.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8.1 结论第71-72页
    8.2 展望第72-73页
致谢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料液分层特性研究
下一篇:不同品种小麦粉理化性质分析及对面制品褐变影响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