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法律监督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导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的意义 | 第8-10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与评论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彭真法律监督思想理论基础的形成 | 第12-17页 |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监督思想 | 第12-13页 |
2.2 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 | 第13-15页 |
2.3 毛泽东的法律监督思想 | 第15-16页 |
2.4 董必武的法律监督思想 | 第16-17页 |
3 彭真法律监督思想发展的过程 | 第17-22页 |
3.1 萌芽阶段(1938年-1949年) | 第18页 |
3.2 形成阶段(1949年-1966年) | 第18-20页 |
3.3 发展和成熟阶段(1978年以后) | 第20-22页 |
4 彭真法律监督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8页 |
4.1 党的领导与法律监督 | 第22-23页 |
4.2 对宪法实施的法律监督 | 第23-25页 |
4.3 人大监督 | 第25-27页 |
4.4 司法监督 | 第27-28页 |
5 彭真法律监督思想的启示意义 | 第28-34页 |
5.1 完善党对法律监督的领导 | 第29-30页 |
5.2 完善法律监督的几个环节 | 第30-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感谢 | 第37-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