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我国法律至上原则的社会主义实践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序言第9-14页
    (一)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三)研究内容第13-14页
一、法律至上原则的内涵第14-20页
    (一) 法律至上原则的渊源第14-15页
    (二) 法律至上原则的含义第15-17页
    (三) 法律至上原则的特征第17-20页
        1. 排斥人治第17-18页
        2. 司法至上第18页
        3. 法不禁止即自由第18-19页
        4. 法无授权即禁止第19-20页
二、法律至上原则的基本要素及重要意义第20-29页
    (一) 法律至上原则的基本要素第20-25页
        1. 良法的存续第20-22页
        2. 普遍的服从第22-23页
        3. 司法权威的保障第23-25页
    (二)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的重要意义第25-29页
        1. 法律至上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第25-26页
        2. 法律至上原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第26-27页
        3. 法律至上原则是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前提第27-28页
        4. 法律至上原则是制约权力的力量源泉第28-29页
三、法律至上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困境及成因第29-40页
    (一) 法律至上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困境第29-35页
        1. 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第29-30页
        2. 稳定的压力干扰权力的行使第30-31页
        3. 超越法律授权行使权力第31-32页
        4. 民意干预司法独立第32-34页
        5. 漠视司法权威第34-35页
    (二) 法律至上原则在社会主义中国实践的困境的成因第35-40页
        1. 公民服从法律的意识不足,影响法律至上权威的建立第35-36页
        2. 权力缺乏足够约束,侵蚀法律至上权威的信仰第36-37页
        3. 司法权威未能树立,无法保障法律的至上权威第37-40页
四、法律至上原则的实现第40-48页
    (一) 以良法为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40-42页
        1. 立法要注重法的内容的正义属性第40-41页
        2. 程序正当是立法的重要属性第41页
        3. 立法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第41-42页
    (二) 积极推动全民形成法律至上观念第42-43页
    (三) 制约权力,避免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第43-45页
        1. 涤除迷信、崇拜权力的社会意识第43-44页
        2. 以权力约束权力第44页
        3. 以权利制约权力第44-45页
    (四) 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切实保障法律至上第45-48页
        1. 坚持司法独立,向法官独立过渡第45-46页
        2. 剥离法官行政级别,逐渐消除法院行政级别第46-47页
        3. 继续推进司法改革,从人力、财力上保障司法独立第47-48页
五、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文本中的道德话语浅析
下一篇:彭真法律监督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