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典型案例及问题揭示 | 第11-13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11页 |
(二) 问题揭示 | 第11-13页 |
1. 控制下交付取证程序缺乏 | 第12页 |
2. 控制下交付取证监督缺乏 | 第12页 |
3. 控制下交付取证中救济机制缺乏 | 第12-13页 |
二、“控制下交付”的学理分析 | 第13-16页 |
(一) 控制下交付的概念 | 第13页 |
(二) 控制下交付的特点 | 第13-16页 |
1. 隐密性 | 第13-14页 |
2. 合意性 | 第14页 |
3. 主动性 | 第14页 |
4. 合理性 | 第14-15页 |
5. 变化性 | 第15页 |
6. 适时终止性 | 第15-16页 |
三、我国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6-19页 |
(一) 控制下交付的现状 | 第16-17页 |
1. 我国控制下交付的法律规定 | 第16页 |
2. 控制下交付的适用条件 | 第16-17页 |
3. 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 第17页 |
(二) 控制下交付的证据特点 | 第17-19页 |
1. 对赃证物品的审查和认定 | 第17-18页 |
2. 鉴定意见的审查和认定 | 第18-19页 |
四、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的有益借鉴 | 第19-24页 |
(一) 美国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法律规制 | 第19-20页 |
1. 宪法在总体上指导和制约控制下交付证据的取得 | 第19页 |
2. 证据规则规范控制下交付取证 | 第19-20页 |
3. 健全的专业化机构和队伍 | 第20页 |
(二) 澳大利亚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的法律规制 | 第20-21页 |
1. 取证程序内容规定明确而具体 | 第20-21页 |
2. 逐级报告监督制度 | 第21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法律规制 | 第21-24页 |
1. 控制下交付取证程序具体化 | 第21-22页 |
2. 控制下交付取证应用范围过窄 | 第22-24页 |
五、我国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的完善 | 第24-30页 |
(一) 完善控制下交付取证程序 | 第24-27页 |
1. 明确取证程序应遵循的原则 | 第24-25页 |
2. 完善控制下交付证据的认证规则 | 第25页 |
3. 完善控制下交付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5-26页 |
4. 完善控制下交付证据的保全制度 | 第26-27页 |
(二) 加强控制下交付取证监督 | 第27-28页 |
1. 完善检察监督制度 | 第27-28页 |
2. 加强侦查机关内部监督与管理 | 第28页 |
(三) 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 第28-30页 |
1. 加强律师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 | 第28-29页 |
2. 赋予犯罪嫌疑人多种途径获得救济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