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审判为中心模式下检警关系的优化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检警关系基本理论第16-27页
    一、检警关系的概念第16-17页
    二、国外检警关系的主要模式第17-22页
        (一) 检警一体模式第17-19页
        (二) 检警分离模式第19-21页
        (三) 检警适当结合模式第21-22页
    三、我国检警关系的基本特点第22-27页
        (一) 中外检警关系的差异性第22-24页
        (二) 国外检警模式与我国检警关系差异性原因分析第24-25页
        (三) 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第25-27页
第二章 我国检警关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7-37页
    一、我国的检警关系的现状第27-30页
        (一) 检警分立第28页
        (二) 检警互相制约第28-29页
        (三) 检警互相配合第29页
        (四) 实践中公安机关处于优势的地位第29-30页
    二、我国现行检警关系存在的问题第30-35页
        (一) 以侦查为中心,公安机关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制约第31页
        (二) 不利于保护人权第31-32页
        (三) 检察机关的程序控制不足,流水作业现象严重第32-33页
        (四) 我国现行检警关系存在机制冲突,内耗严重第33页
        (五) 检察机关的监督力度不够第33-34页
        (六) 不利于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第34-35页
    三、我国检警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7页
        (一) 涉及检警关系的立法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第35页
        (二) 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第35-36页
        (三) 检察机关侦查参与度不够第36页
        (四) 检警关系脱节,配合难默契第36页
        (五) 检警关系规定不能顺应时代潮流第36-37页
第三章 我国检警关系优化的理论背景以审判为中心第37-48页
    一、审判为中心的内涵第37-44页
        (一) “审判中心主义”与“侦查中心主义”第41页
        (二) 审判中心理念与诉讼阶段论第41-42页
        (三) “审判中心主义”与“庭审中心主义”第42-43页
        (四) 审判为中心与保护人权第43-44页
    二、以审判为中心的理论价值第44-45页
    三、以审判为中心对诉讼制度的影响第45-48页
        (一) 以审判为中心对侦查的影响第45-46页
        (二) 以审判为中心对审查起诉的影响第46-47页
        (三) 以审判为中心对检警关系的影响第47-48页
第四章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我国检警关系优化的具体建议第48-57页
    一、建立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新型检警关系第49-53页
        (一) 检察引导侦查的引导主体第50页
        (二) 检察引导侦查时间第50-51页
        (三) 检察引导侦查引导范围第51页
        (四) 检察引导侦查的方式第51-53页
    二、完善检察监督制度第53-55页
        (一) 建立检察意见、建议反馈工作机制第53页
        (二) 建立检察机关惩戒建议工作机制第53-54页
        (三) 统一出口、统一接受工作机制第54-55页
    三、确立检察引导侦查模式保障机制第55-57页
        (一) 立法保障第55-56页
        (二) 人才保障第56页
        (三) 联合培训第56-57页
        (四) 明确奖惩第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侦查制度研究--以香港廉政公署制度为借鉴
下一篇:控制下交付证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