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应用PSASP软件进行吕梁地区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第12-16页
        1.2.1 静态稳定性第12-13页
        1.2.2 暂态稳定性第13页
        1.2.3 动态稳定性第13页
        1.2.4 同步(功角)稳定性第13页
        1.2.5 电压稳定性第13-15页
        1.2.6 频率稳定性第15-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使用的研究工具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论文使用的研究工具—PSASP第17-18页
第2章 电力系统稳定计算的分析方法第18-24页
    2.1 电力系统稳定计算分析的内容第18-21页
        2.1.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第18-19页
        2.1.2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计算分析第19页
        2.1.3 暂态稳定计算分析第19-20页
        2.1.4 动态稳定计算分析第20页
        2.1.5 电压稳定计算分析第20-21页
        2.1.6 电力系统再同步计算分析第21页
    2.2 提高电力系统稳定的方法和措施第21-23页
        2.2.1 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第22页
        2.2.2 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第22-23页
        2.2.3 电力系统电压/无功的优化第23页
        2.2.4 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第23页
    2.3 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分析第24-35页
    3.1 基于暂态稳定性分析的一些基本假设第24页
    3.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过程及其稳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3.2.1 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的物理性描述第24-25页
        3.2.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3.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第26-34页
        3.3.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传统方法概述第26-27页
        3.3.2 暂态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流程第27-29页
        3.3.3 吕梁地区电网暂态稳定性分析第29-33页
        3.3.4 临界切除时间以及极限切除角度的确定第33-34页
    3.4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吕梁地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算例仿真第35-50页
    4.1 吕梁地区电网仿真系统的搭建第35-39页
        4.1.1 母线数据的填写与编辑第35-36页
        4.1.2 交流线和电抗器数据的填写与编辑第36-37页
        4.1.3 发电机及变压器数据的填写与编辑第37-38页
        4.1.4 负荷数据的填写与编辑第38-39页
        4.1.5 编辑系统单线图第39页
    4.2 吕梁地区电网仿真算例系统简介第39-41页
    4.3 吕梁地区电网潮流计算及分析第41-43页
        4.3.1 潮流计算作业的建立和执行第41-42页
        4.3.2 潮流计算结果的输出第42-43页
    4.4 吕梁地区电网暂态稳定仿真分析第43-47页
        4.4.1 基本暂态稳定计算第43-46页
        4.4.2 不同情况对临界切除时间的影响分析第46-47页
    4.5 吕梁地区电网无功优化结果及其分析第47-48页
        4.5.1 基于最优潮流的无功优化计算结果第47-48页
        4.5.2 无功优化结果分析第48页
    4.6 小结第48-50页
总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乏燃料水池失冷条件下热工水力模拟试验台架研制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管座的制造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