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航行自由制度 | 第16-22页 |
2.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航行自由的规定 | 第16-19页 |
2.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界定的航行自由 | 第16-17页 |
2.1.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航行自由的限制性规定 | 第17-19页 |
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航行自由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9-22页 |
2.2.1 对国际社会的价值 | 第19-20页 |
2.2.2 对南海周边国家的价值 | 第20页 |
2.2.3 对我国的价值 | 第20-22页 |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航行自由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航行自由制度的特点 | 第22-24页 |
3.1.1 以《公约》为中心,成文国际法为主,习惯国际法为辅 | 第22-23页 |
3.1.2 从关注“自由”到规范“航行”的权利义务 | 第23页 |
3.1.3 从强调航行不受干涉转变为规范航行权与诸多因素的协调 | 第23-24页 |
3.1.4 从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转向博弈与共同治理并存 | 第24页 |
3.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规范海上航行自由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2.1 专属经济区内资源的开发与航行自由的冲突 | 第25页 |
3.2.2 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与航行自由的冲突 | 第25-26页 |
3.2.3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航行自由的冲突 | 第26-27页 |
3.2.4 人类集体安全与航行自由的冲突 | 第27页 |
3.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中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 | 第27-31页 |
3.3.1 中美对《公约》关于航行自由的规定存在分歧 | 第28页 |
3.3.2 中美在航行自由问题上的利益存在冲突 | 第28-29页 |
3.3.3 中美海洋战略存在明显对立态势 | 第29-30页 |
3.3.4 中美对南海断续线的性质持不同观点 | 第30-31页 |
4 完善我国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法律思考 | 第31-41页 |
4.1 对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完善航行自由的国内法律制度 | 第31-33页 |
4.1.1 重视对和平时期海上军事活动的国际法保障研究 | 第31页 |
4.1.2 重新审视专属经济区内的航行法律规制 | 第31-32页 |
4.1.3 加强在敏感海域展开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立法 | 第32-33页 |
4.1.4 凸显海洋航行自由体系化的立法理念与机制 | 第33页 |
4.2 对美国的“航行自由计划”我国的应对策略 | 第33-37页 |
4.2.1 协调中美关于航行自由的分歧 | 第33-35页 |
4.2.2 开展海洋合作的命运共同体认知 | 第35页 |
4.2.3 强化我国海上军事力量 | 第35-36页 |
4.2.4 尽早以立法形式明确断续线的性质和地位 | 第36-37页 |
4.3 加强国际间合作和区域间协作 | 第37-41页 |
4.3.1 推进南海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 | 第37页 |
4.3.2 完善国家间危机管理与信任措施体系的建设 | 第37-38页 |
4.3.3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落实海上丝绸之路 | 第38-39页 |
4.3.4 通过与国际组织合作来完善海洋航行自由制度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