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水生植物学论文

近百年来北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及影响因素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0 前言第12-14页
1 文献综述第14-27页
    1.1 北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变化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1.1 北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第14-16页
        1.1.2 北黄海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第16-17页
    1.2 生物标志物方法及其在环境演变中的应用第17-24页
        1.2.1 海源生物标志物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第18-20页
        1.2.2 海源生物标志物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第20-22页
        1.2.3 陆源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应指标第22-24页
    1.3 生物标志物方法在北黄海的应用第24-25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25-27页
        1.4.1 研究目的第25-26页
        1.4.2 研究内容第26-27页
2 研究海域及研究方法第27-38页
    2.1 研究海域——北黄海第27-33页
        2.1.1 北黄海地理、地质概况第27-29页
        2.1.2 北黄海水文状况第29-31页
        2.1.3 北黄海沉积环境第31-33页
    2.2 采样站位及样品信息第33-34页
    2.3 研究方法第34-37页
        2.3.1 仪器与试剂第34页
        2.3.2 总有机碳分析方法第34页
        2.3.3 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第34-37页
    2.4 数据质量控制第37-38页
3 实验结果第38-51页
    3.1 柱状样B24第38-42页
        3.1.1 ~(210)Pb定年结果第38-39页
        3.1.2 总有机碳及海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第39-40页
        3.1.3 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比例第40-41页
        3.1.4 陆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相对贡献第41-42页
    3.2 柱状样B25第42-46页
        3.2.1 ~(210)Pb定年结果第42-43页
        3.2.2 总有机碳及海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第43-44页
        3.2.3 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比例第44-45页
        3.2.4 陆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相对贡献第45-46页
    3.3 柱状样BF01第46-51页
        3.3.1 ~(210)Pb定年结果第46-47页
        3.3.2 总有机碳及海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第47-48页
        3.3.3 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比例第48-49页
        3.3.4 陆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相对贡献第49-51页
4 讨论第51-65页
    4.1 三个站位~(210)Pb定年结果的对比第51-52页
    4.2 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第52-56页
    4.3 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第56-63页
        4.3.1 B25站位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变化的讨论第57-60页
        4.3.2 B24站位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变化的讨论第60-63页
    4.4 B24和B25站位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对比讨论第63-65页
5 结论第65-67页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65-66页
    5.2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6页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丙酮酸羧化酶在海洋解脂耶罗威亚酵母菌合成柠檬酸中的作用
下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及互联网的产品展示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