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引言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研究的创新点第9页
    1.4 研究框架第9-11页
第2章 声音商标法理概述第11-17页
    2.1 声音商标的概念第11-12页
    2.2 声音商标的特征第12-13页
        2.2.1 声音商标的不可视性特征第12页
        2.2.2 声音商标的间接性特征第12页
        2.2.3 声音商标的弱局限性和影响的隐蔽性第12-13页
    2.3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第13-17页
        2.3.1 显著性要素决定了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第13-16页
        2.3.2 可视性要素影响了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可行性第16-17页
第3章 世界各国(地区)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介绍及分析第17-24页
    3.1 世界各国(地区)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介绍第17-19页
    3.2 世界各国(地区)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分析第19-24页
        3.2.1 显著性特征是世界各国(地区)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主要原因第19-22页
        3.2.2 功能性特征是世界各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次要因素第22-24页
第4章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介绍及利弊分析第24-30页
    4.1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介绍第24-25页
    4.2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利端第25-28页
        4.2.1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扩大了商标申请种类的范围第25-26页
        4.2.2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满足了市场品牌竞争的需求第26-27页
        4.2.3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第27-28页
    4.3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弊端第28-30页
        4.3.1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没有排除直观缺乏显著性的声音第28页
        4.3.2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没有排除日常公开场所的常见声音第28页
        4.3.3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没有排除冗长、繁琐或者极其短小、简单的声响第28-29页
        4.3.4 我国对声音商标的法律保护没有排除恐怖、血腥等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声响第29-30页
第5章 我国对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的完善第30-35页
    5.1 用声谱的形式进行声音描述来完善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第30-31页
    5.2 用五线谱的形式进行声音描述来完善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第31-32页
    5.3 用样本的形式进行声音描述来完善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第32-33页
    5.4 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声音描述来完善声音商标法律保护第33-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后记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不完全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侵权责任的承担--以监护人责任为中心
下一篇:我国物权请求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