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5 本文创新 | 第18-19页 |
第2章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及企业价值相关理论 | 第19-33页 |
2.1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 第19-22页 |
2.1.1 历史成本计量含义及优点 | 第19页 |
2.1.2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 第19-21页 |
2.1.3 历史成本转变为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2.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第22-25页 |
2.2.1 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2.2.2 公允价值国内外定义 | 第24-25页 |
2.2.3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条件分析 | 第25页 |
2.3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理论 | 第25-29页 |
2.3.1 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及界定 | 第25-26页 |
2.3.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方法的发展 | 第26-27页 |
2.3.3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属性国内外异同分析 | 第27-29页 |
2.4 企业价值理论 | 第29-33页 |
2.4.1 企业价值的涵义 | 第29页 |
2.4.2 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2.4.3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 第30-32页 |
2.4.4 影响企业价值的财务因素 | 第32-33页 |
第3章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的相关分析 | 第33-37页 |
3.1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选择现状 | 第33-35页 |
3.1.1 总体趋势分析 | 第33-34页 |
3.1.2 行业分类分析 | 第34-35页 |
3.2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的动机 | 第35-37页 |
3.2.1 改善财务指标 | 第35页 |
3.2.2 准确的反应企业资产状况 | 第35页 |
3.2.3 与境外母公司政策一致 | 第35-36页 |
3.2.4 降低财务风险 | 第36-37页 |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变更企对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7-46页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7页 |
4.2 变量选取及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4.2.1 变量及数据选取 | 第37-38页 |
4.2.2 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4.3 描述性统计 | 第39-41页 |
4.3.1 实验组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4.3.2 对照组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4.4 实证结果检验及分析 | 第41-46页 |
4.4.1 股票价值回归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4.2 净利润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6-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2 研究建议及未来展望 | 第46-48页 |
5.3 本文局限性 | 第48-49页 |
附录A | 第49-50页 |
附录B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