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做市商对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6页
        1.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主要内容及框架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第18-20页
        1.4.1 本文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可能出现创新点第18页
        1.4.3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8-20页
第2章 新三板市场与做市商制度第20-30页
    2.1 我国新三板市场简介第20-22页
        2.1.1 新三板市场的建立第20页
        2.1.2 新三板市场的扩容和发展第20-21页
        2.1.3 新三板市场的交易制度第21-22页
    2.2 做市商理论概述第22-25页
        2.2.1 做市商的内涵第22-23页
        2.2.2 做市商的运作机理第23页
        2.2.3 做市商的核心功能第23-25页
    2.3 国内外做市商制度的实践第25-27页
        2.3.1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第26页
        2.3.2 日本场外交易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第26-27页
        2.3.3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第27页
    2.4 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制度第27-30页
        2.4.1 严格做市商的资质要求第28页
        2.4.2 强化做市商的报价规则,约束做市商的行为第28-29页
        2.4.3 撮合市场交易第29-30页
第3章 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分析与模型构建第30-43页
    3.1 流动性相关理论第30-33页
        3.1.1 流动性的定义第30页
        3.1.2 衡量流动性的主要指标第30-32页
        3.1.3 不同指标间的对比与选择第32-33页
    3.2 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分析第33-37页
        3.2.1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现状第33-35页
        3.2.2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3.2.2.1 股票的市场价格第35页
            3.2.2.2 融资主体的特征第35-36页
            3.2.2.3 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第36-37页
            3.2.2.4 交易制度的设计第37页
    3.3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37-41页
        3.3.1 假设的提出与模型推导第37-40页
        3.3.2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第40-41页
    3.4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非参数检验模型的设定第41-43页
第4章 做市商对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第43-52页
    4.1 做市商制度下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非参数检验第43-45页
        4.1.1 非参数检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第43-45页
    4.2 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5-50页
        4.2.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第45-47页
        4.2.2 实证过程和结论第47-50页
    4.3 实证结论分析第50-52页
第5章 完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建议第52-54页
    5.1 完善新三板市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第52-54页
        5.1.1 继续完善做市商制度,建立竞争性做市商制度第52页
        5.1.2 优化市场分层制度和转板机制第52-53页
        5.1.3 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做市商风险控制水平第53页
        5.1.4 放宽投资者门槛,活跃市场交易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区域性股权交易所发展困境及模式创新--以天津股权交易所为例
下一篇:精益六西格玛在招商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改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