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视角的广东省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对象及关键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文献理论综述与研究框架 | 第23-35页 |
2.1 孵化器生态位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2.1.1 生态位理论 | 第23页 |
2.1.2 态势理论与生态位扩充 | 第23-24页 |
2.1.3 其他理论 | 第24-25页 |
2.2 相关文献述评 | 第25-27页 |
2.3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 | 第27-33页 |
2.3.1 评价维度与指标构建 | 第27-30页 |
2.3.2 权重确定与评价模型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孵化器生态位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 第35-55页 |
3.1 孵化器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3.2 全国孵化器生态位发展水平区域对比 | 第38-46页 |
3.2.1 指标构建与权重确定 | 第38-40页 |
3.2.2 全国孵化器生态区域评价结果 | 第40-42页 |
3.2.3 全国孵化器生态区域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3.3 广东省孵化器生态位的发展演化 | 第46-53页 |
3.3.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6-47页 |
3.3.2 广东省孵化器生态位演化评价结果 | 第47-49页 |
3.3.3 生态位值与部分评价指标的曲线拟合 | 第49-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广东省各地市孵化器生态位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 第55-76页 |
4.1 广东省各地市孵化器综合发展水平对比评价 | 第55-62页 |
4.1.1 主成分分析 | 第55-60页 |
4.1.2 孵化器综合发展水平对比评价结果 | 第60-62页 |
4.2 广东省各地市孵化器生态位对比评价 | 第62-66页 |
4.2.1 孵化器生态位对比评价结果 | 第62-64页 |
4.2.2 孵化器生态位的各维度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4.3 孵化器生态位发展协调度分析 | 第66-68页 |
4.4 广东省各地市生态位评价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4.4.1 广东省孵化器生态位区域聚类分析 | 第68-71页 |
4.4.2 广东省孵化器生态位值回归分析 | 第71-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广东省各地市孵化器生态位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76-95页 |
5.1 生态位适宜度与进化动量分析 | 第76-81页 |
5.1.1 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评价模型 | 第76-77页 |
5.1.2 生态位适宜度与进化动量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1.3 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78-81页 |
5.2 孵化器生态安全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价 | 第81-89页 |
5.2.1 PSR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 | 第81-82页 |
5.2.2 生态安全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价 | 第82-87页 |
5.2.3 孵化器生态安全区域聚类分析 | 第87-89页 |
5.3 各地市孵化器资源竞争强度分析 | 第89-94页 |
5.3.1 引力模型与改进测量模型 | 第89-91页 |
5.3.2 资源竞争强度测量结果分析 | 第91-9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95-104页 |
6.1 孵化器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 第95-98页 |
6.2 孵化器发展启示及建议 | 第98-102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件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