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化学修饰电极的简介 | 第11-16页 |
1.1.1 化学修饰电极的定义 | 第11页 |
1.1.2 化学修饰电极的类型和制备 | 第11-14页 |
1.1.3 化学修饰电极的表征方法 | 第14页 |
1.1.4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 沸石咪唑骨架材料 | 第16-25页 |
1.2.1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简介 | 第16-17页 |
1.2.2 沸石咪唑骨架材料的简介 | 第17-19页 |
1.2.3 沸石咪唑骨架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 第19-22页 |
1.2.4 沸石咪唑骨架材料作为前驱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表征方法 | 第27-32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8-30页 |
2.3.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28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28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8-29页 |
2.3.4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9页 |
2.3.5 热重分析 | 第29页 |
2.3.6 CHNS/O元素分析 | 第29页 |
2.3.7 比表面孔隙分析仪 | 第29-30页 |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0页 |
2.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4.1 循环伏安法 | 第30-31页 |
2.4.2 电流-时间法 | 第31页 |
2.4.3 差分脉冲伏安法 | 第31页 |
2.4.4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o_3O_4纳米空心球的制备及其对H_2O_2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ZIF-67 纳米晶的制备 | 第34页 |
3.2.2 Co_3O_4纳米球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35页 |
3.2.4 ZIF-67 和Co_3O_4的表征 | 第35页 |
3.2.5 Co_3O_4材料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35-36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6-49页 |
3.3.1 ZIF-67 纳米晶的表征分析 | 第36-37页 |
3.3.2 Co_3O_4纳米球的表征分析 | 第37-41页 |
3.3.3 Co_3O_4修饰GCE的电化学行为 | 第41-42页 |
3.3.4 Co_3O_4修饰GCE对H_2O_2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42-44页 |
3.3.5 Co_3O_4修饰GCE对H_2O_2的安培检测 | 第44-46页 |
3.3.6 Co_3O_4修饰GCE的稳定性和选择性测试 | 第46-47页 |
3.3.7 Co_3O_4修饰GCE与传统修饰电极的对比 | 第47-49页 |
3.3.8 Co_3O_4修饰GCE在真实样品中的应用 | 第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多巴胺、尿酸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 第50-75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ZIF-67 纳米晶的制备 | 第51页 |
4.2.2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51-52页 |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52页 |
4.2.4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52页 |
4.2.5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的电化学性质测试 | 第52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52-73页 |
4.3.1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的表征分析 | 第52-58页 |
4.3.2 pH的优化 | 第58-60页 |
4.3.3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修饰GCE对DA和UA的电化学行为 | 第60-62页 |
4.3.4 扫速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5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修饰GCE对DA和UA的单独检测 | 第64-68页 |
4.3.6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修饰GCE对DA和UA的选择性检测 | 第68-71页 |
4.3.7 N、Co掺杂的碳纳米颗粒修饰GCE对DA和UA的同时检测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