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稳定论文

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2.1 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相关评估指标分析第12-13页
        1.2.2 单馈入有效短路比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多馈入有效短路比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单馈入系统短路比指标与换流母线暂态电压稳定的关系第19-27页
    2.1 ESCR的定义及其与最大功率曲线的关系第19-21页
    2.2 换流母线暂态电压完全失稳的判断标准第21页
    2.3 单馈入系统扰动后恢复过程中的ESCR临界值第21-24页
        2.3.1 CIGRE标准直流测试系统的ESCR临界值第21-22页
        2.3.2 ESCR临界值在考虑动态过程后较低的原因第22-24页
    2.4 直流系统容量对ESCR临界值的影响第24-25页
    2.5 换流母线稳态电压水平对ESCR临界值的影响第25-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多馈入系统电压支撑能力评价指标的评估与改进第27-39页
    3.1 MIESCR的定义及其与最大功率曲线的关系第27-31页
    3.2 多直流馈入系统中MIESCR的阈值变化第31-32页
    3.3 MIESCR与MIMPC关系的物理解释第32-33页
    3.4 MIESCR与换流母线电压支撑能力的关系评估第33-35页
    3.5 广义多馈入有效短路比(GMIESCR)第35-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GMIESCR指标中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研究第39-59页
    4.1 修正系数K的几种计算方法第39-42页
        4.1.1 最大值法(Kb)第40-41页
        4.1.2 差值法(Kc)第41页
        4.1.3 相关系数法(Ka)第41-42页
        4.1.4 混合系数法(Kd)第42页
    4.2 不同修正系数下指标临界值受临界网架参数的影响程度评估第42-52页
        4.2.1 临界网架参数对ESCR、MIESCR临界值的影响第42-44页
        4.2.2 MIIF_(21) ≤ 0.6 时临界网架参数对GMIESCR临界值的影响第44-49页
        4.2.3 组合后的GMIESCR临界值受临界网架参数的影响第49-52页
        4.2.4 分析与结论第52页
    4.3 直流系统容量对于指标临界值的影响程度评估第52-55页
        4.3.1 直流系统容量比变化对于指标临界值的影响对比第52-54页
        4.3.2 分析与结论第54-55页
    4.4 本侧换流母线稳态电压水平对指标临界值的影响程度评估第55-57页
        4.4.1 本侧换流母线稳态电压对指标临界值的影响对比第55-57页
        4.4.2 分析与结论第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GMIESCR指标的实用化计算方法研究第59-80页
    5.1 受端短路容量对K-MIIF的影响程度评估第59-69页
        5.1.1 直流系统容量 1-1 时,受端短路容量对K-MIIF的影响第59-62页
        5.1.2 直流系统容量 1-2 时,受端短路容量对K-MIIF的影响第62-63页
        5.1.3 直流系统容量 1-3 时,受端短路容量对K-MIIF的影响第63-65页
        5.1.4 非临界网架参数影响修正系数K的原因第65-68页
        5.1.5 分析与结论第68-69页
    5.2 直流系统容量对K-MIIF的影响程度评估第69-73页
        5.2.1 直流系统容量比变化对Kb-MIIF、Kc-MIIF值的影响第69-70页
        5.2.2 直流系统容量影响Kb值的原因第70-72页
        5.2.3 分析与结论第72-73页
    5.3 本侧换流母线稳态电压水平对于K-MIIF的影响程度评估第73-76页
        5.3.1 本侧换流母线稳态电压水平对Kb-MIIF、Kc-MIIF的影响第73-74页
        5.3.2 本侧换流母线稳态电压水平影响Kb值的原因第74-76页
        5.3.3 分析与结论第76页
    5.4 对于合适修正系数K的选择第76-79页
        5.4.1 修正系数K的规律总结与选择第76-77页
        5.4.2 简化法求修正系数K第77-78页
        5.4.3 拟合法求修正系数K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附件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压气机通流积尘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运行特性
下一篇:基于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的直线开关磁阻电机位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