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理论概述 | 第21-26页 |
2.1 人才队伍分类概述 | 第21-22页 |
2.1.1 经营管理人才 | 第21页 |
2.1.2 专业技术人才 | 第21-22页 |
2.1.3 技能人才 | 第22页 |
2.2 技能人才开发体系架构概述 | 第22-26页 |
2.2.1 胜任能力模型 | 第22-23页 |
2.2.2“N+Y”高技能人才能力评价体系 | 第23-24页 |
2.2.3“三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 第24-26页 |
第3章 青海油田测试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现状分析 | 第26-40页 |
3.1 公司概况 | 第26-27页 |
3.2 公司组织结构及主要职能 | 第27-28页 |
3.3 公司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分析 | 第28-31页 |
3.3.1 总量与分布 | 第28页 |
3.3.2 文化层次分析 | 第28-29页 |
3.3.3 年龄结构分析 | 第29-30页 |
3.3.4 技能等级结构分析 | 第30页 |
3.3.5 技能专业与从事岗位分析 | 第30-31页 |
3.4 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做法及成效 | 第31-34页 |
3.4.1 技能人才全员参与职业技能鉴定 | 第31-32页 |
3.4.2 全面贯彻落实“四个一”活动 | 第32-33页 |
3.4.3 不断完善兼职培训教师制度 | 第33-34页 |
3.4.4 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 第34页 |
3.5 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5.1 技能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34-35页 |
3.5.2 技能人才队伍岗位设置不合理 | 第35-36页 |
3.5.3 技能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与技能等级不符 | 第36页 |
3.5.4 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受阻 | 第36页 |
3.5.5 薪酬福利待遇低 | 第36-37页 |
3.6 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3.6.1 未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念 | 第37页 |
3.6.2 缺乏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体制机制 | 第37-38页 |
3.6.3 职业技能鉴定与实际生产岗位要求存在偏差 | 第38页 |
3.6.4 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完善 | 第38页 |
3.6.5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8-40页 |
第4章 国内外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40-45页 |
4.1 国内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40-42页 |
4.1.1 大庆石油管理局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经验借鉴 | 第40页 |
4.1.2 新疆油田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经验借鉴 | 第40-41页 |
4.1.3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经验借鉴 | 第41-42页 |
4.2 国外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4.2.1 德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经验 | 第42-43页 |
4.2.2 日本高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经验 | 第43-45页 |
第5章 加强青海油田测试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对策 | 第45-53页 |
5.1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开发战略 | 第45-47页 |
5.1.1 对技能人才合理定位 | 第45页 |
5.1.2 做好技能人才预测规划 | 第45-46页 |
5.1.3 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引进渠道 | 第46-47页 |
5.2 完善适用于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机制 | 第47-48页 |
5.2.1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训机制 | 第47页 |
5.2.2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选拔机制 | 第47页 |
5.2.3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评价机制 | 第47页 |
5.2.4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考核机制 | 第47-48页 |
5.2.5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 | 第48页 |
5.2.6 完善技能人才队伍的交流机制 | 第48页 |
5.3 强化技能人才队伍职业技能培训 | 第48-50页 |
5.3.1 坚持师带徒培训制度 | 第48-49页 |
5.3.2 建立高技能人才轮训和研修培训制度 | 第49页 |
5.3.3 实施“百名拔尖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 第49页 |
5.3.4 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 第49页 |
5.3.5 积极探索创新拓展技能培训模式 | 第49-50页 |
5.4 构建科学的技能人才队伍职业发展通道 | 第50-51页 |
5.5 健全长期有效的技能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 第51-53页 |
5.5.1 完善技能操作人员薪酬激励 | 第51页 |
5.5.2 培训激励 | 第51-52页 |
5.5.3 声誉激励 | 第52页 |
5.5.4 休假和保险激励 | 第52-53页 |
第6章 加强青海油田测试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开发的保障措施 | 第53-55页 |
6.1 树立科学的人才理念 | 第53页 |
6.2 成立专业的人才开发部门 | 第53页 |
6.3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 第53-54页 |
6.4 建立油田内部劳动力市场 | 第54-5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5-5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7.2 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