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圆形钢套管加固制作工艺 | 第15-16页 |
1.3 圆形钢套管加固模式 | 第16-18页 |
1.4 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现况 | 第18-28页 |
1.4.1 钢套管加固试验及承载力研究 | 第18-24页 |
1.4.2 钢套管约束效应的研究 | 第24-26页 |
1.4.3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粘结性能对承载力的影响 | 第26-28页 |
1.5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28-29页 |
1.6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9页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2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 第31-49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31页 |
2.3 试件设计 | 第31-33页 |
2.4 试件制作及施工工艺 | 第33-35页 |
2.4.1 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 | 第33页 |
2.4.2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制作 | 第33-34页 |
2.4.3 受荷方式 | 第34-35页 |
2.5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35-36页 |
2.6 测量方案 | 第36-37页 |
2.6.1 测量内容 | 第36页 |
2.6.2 应变片布置 | 第36-37页 |
2.7 试件材料性能 | 第37-38页 |
2.8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7页 |
2.8.1 破坏模式 | 第38-40页 |
2.8.2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分析 | 第40-41页 |
2.8.3 荷载-变形曲线 | 第41-47页 |
2.8.4 钢套管厚度对加固试件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2.9 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考虑二次受力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 第49-59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49页 |
3.3 试件设计 | 第49-51页 |
3.4 试件制作及施工工艺 | 第51-52页 |
3.5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52页 |
3.6 测量方案 | 第52-53页 |
3.6.1 测量内容 | 第52页 |
3.6.2 应变片布置 | 第52-53页 |
3.7 试件材料性能 | 第53-54页 |
3.8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3.8.1 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 第54-55页 |
3.8.2 荷载-变形曲线 | 第55-58页 |
3.9 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有限元分析 | 第59-7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有限元分析的特, | 第59-60页 |
4.3 基本假定 | 第60页 |
4.4 单元选择 | 第60页 |
4.5 本构关系 | 第60-62页 |
4.5.1 混凝土与填充细石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60-61页 |
4.5.2 圆形钢套管与钢筋本构关系 | 第61-62页 |
4.6 试验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62-64页 |
4.6.1 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4.6.2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63-64页 |
4.7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4-72页 |
4.7.1 承载力分析及验证 | 第64页 |
4.7.2 荷载-应变曲线 | 第64-66页 |
4.7.3 结合面荷载的传递 | 第66-67页 |
4.7.4 初始应力的影响 | 第67-72页 |
4.8 圆形钢套管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72-76页 |
4.8.1 约束混凝上本构关系 | 第72-73页 |
4.8.2 本构模型比较 | 第73-76页 |
4.9 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 | 第77-92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工作机理 | 第77-79页 |
5.3 共同工作条件 | 第79-80页 |
5.4 结合面荷载传递长度 | 第80-81页 |
5.5 基本假定 | 第81-82页 |
5.6 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 | 第82-91页 |
5.6.1 一次受力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82-86页 |
5.6.2 讨论 | 第86-87页 |
5.6.3 二次受力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 第87-91页 |
5.7 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试验研究 | 第92-112页 |
6.1 引言 | 第92页 |
6.2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92-93页 |
6.3 试件设计 | 第93-95页 |
6.4 试件制作及施工工艺 | 第95-96页 |
6.4.1 钢筋混凝土柱的制作 | 第95页 |
6.4.2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制作 | 第95-96页 |
6.5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96-97页 |
6.6 测量方案 | 第97页 |
6.6.1 测量内容 | 第97页 |
6.6.2 应变片布置 | 第97页 |
6.7 试件材料性能 | 第97-98页 |
6.8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8-111页 |
6.8.1 破坏模式 | 第98-101页 |
6.8.2 承载力分析 | 第101-102页 |
6.8.3 荷载-横向挠度曲线 | 第102-104页 |
6.8.4 荷载-应变曲线 | 第104-107页 |
6.8.5 钢套管厚度影响 | 第107-109页 |
6.8.6 偏心距影响 | 第109-111页 |
6.9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7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承载力研究 | 第112-129页 |
7.1 引言 | 第112页 |
7.2 圆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工作特点 | 第112-115页 |
7.2.1 偏心受压工作机理 | 第112-113页 |
7.2.2 等效紧箍力 | 第113页 |
7.2.3 偏心率对紧箍力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7.2.4 等效紧箍力的修正 | 第114-115页 |
7.3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一次受力的强度计算 | 第115-118页 |
7.3.1 计算假定 | 第115-116页 |
7.3.2 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116-117页 |
7.3.3 计算结果对比 | 第117-118页 |
7.4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二次受力的强度计算 | 第118-128页 |
7.4.1 计算假定 | 第118-119页 |
7.4.2 加固前初始荷载作用下原截面受力分析与计算 | 第119-120页 |
7.4.3 加固后承载力计算 | 第120-127页 |
7.4.4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短柱承载力计算步骤 | 第127-128页 |
7.5 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8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偏心受压有限元分析 | 第129-140页 |
8.1 引言 | 第129页 |
8.2 基本假定 | 第129-130页 |
8.3 试验验证 | 第130-132页 |
8.4 折减系数计算法 | 第132-133页 |
8.5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二次受力研究 | 第133-138页 |
8.5.1 承载力 | 第133-135页 |
8.5.2 一次受力加固短柱与二次受力加固短柱力学特性比较 | 第135-137页 |
8.5.3 二次受力偏心受压加固短柱承载力计算 | 第137-138页 |
8.6 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9章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土短柱的粘结与锚固 | 第140-154页 |
9.1 引言 | 第140页 |
9.2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上短柱的加载方式 | 第140-141页 |
9.3 圆形钢套管加固钢筋混凝上短柱的粘结与锚固 | 第141-144页 |
9.3.1 植筋锚固 | 第141-142页 |
9.3.2 工作机理 | 第142页 |
9.3.3 荷载传递长度 | 第142-144页 |
9.4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力设计值 | 第144-145页 |
9.5.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切强度计算公式比较与研究 | 第145-150页 |
9.5.1 国内外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切强度计算公式 | 第145-146页 |
9.5.2 本文计算公式 | 第146-150页 |
9.5.3 结合面粘结剪应力的复核计算 | 第150页 |
9.6 结合面抗剪承载力其他事项 | 第150-152页 |
9.6.1 结合面抗剪破坏形式 | 第150-151页 |
9.6.2 最小植筋率的计算 | 第151-152页 |
9.7 试件验算 | 第152-153页 |
9.8 小结 | 第153-1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4-157页 |
致谢 | 第157-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