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1.2 抗滑桩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桩身受荷段滑坡推力分布 | 第15-17页 |
1.2.2 土拱效应与合理桩距 | 第17-18页 |
1.2.3 内力分析 | 第18-21页 |
1.3 抗滑桩设计计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21-23页 |
1.3.1 未考虑桩土作用 | 第21-22页 |
1.3.2 对于大型滑坡常规抗滑桩承载力不足 | 第22页 |
1.3.3 工后位移大 | 第22-23页 |
1.3.4 施工扰动较大 | 第23页 |
1.4 本文的工作及主要创新点 | 第23-26页 |
第2章 有限元模型理论 | 第26-34页 |
2.1 边坡稳定分析的有限元基本方程 | 第26-27页 |
2.2 有限元计算软件及接触面模拟 | 第27-28页 |
2.2.1 土体与结构接触面模拟 | 第27页 |
2.2.2 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触模拟 | 第27-28页 |
2.3 强度折减法 | 第28页 |
2.4 强度折减法在ABAQUS中实现 | 第28页 |
2.5 本构模型和屈服准则的选取 | 第28-32页 |
2.5.1 Mohr-Coulomb模型的优点和适用性 | 第28-29页 |
2.5.2 Mohr-Coulomb破坏准则 | 第29-31页 |
2.5.3 关于岩体材料 | 第31-32页 |
2.6 流动法则的选取 | 第32页 |
2.7 边坡失稳的判据 | 第32-33页 |
2.8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33页 |
2.9 预应力的模拟 | 第33-34页 |
第3章 抗滑桩与边坡土体相互作用分析 | 第34-56页 |
3.1 抗滑桩与边坡土体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3.2 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35-53页 |
3.2.1 计算内容及方法 | 第35页 |
3.2.2 模型及计算参数 | 第35-38页 |
3.2.3 桩身土压力 | 第38-42页 |
3.2.4 桩周土体位移等值线与边坡稳定分析 | 第42-46页 |
3.2.5 桩顶脱开变形 | 第46-47页 |
3.2.6 边坡塑性变形 | 第47-48页 |
3.2.7 桩身内力 | 第48-52页 |
3.2.8 桩身位移 | 第52-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门型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95页 |
4.1 门型桩的研究进展 | 第56-58页 |
4.2 本章研究内容 | 第58页 |
4.3 三维数值分析 | 第58-78页 |
4.3.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58-60页 |
4.3.2 门型桩间距与边坡稳定的关系 | 第60-64页 |
4.3.3 门型桩间距与桩身应力应变的关系 | 第64-68页 |
4.3.4 联系梁刚度对前后桩内力的影响 | 第68-78页 |
4.4 工程实例 | 第78-91页 |
4.4.1 工程概况 | 第78-80页 |
4.4.2 变形监测 | 第80-83页 |
4.4.3 原因分析 | 第83页 |
4.4.4 过程处治 | 第83-84页 |
4.4.5 后续存在的问题 | 第84-85页 |
4.4.6 加固方案计算 | 第85-90页 |
4.4.7 卸载方案(路改桥方案) | 第90-9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1-95页 |
第5章 微型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95-122页 |
5.1 微型桩研究概述 | 第95-96页 |
5.1.1 微型桩研究历史 | 第95-96页 |
5.1.2 微型桩的计算方法 | 第96页 |
5.1.3 数值计算的优点 | 第96页 |
5.2 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96-110页 |
5.2.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96-99页 |
5.2.2 微型桩桩径的影响 | 第99-103页 |
5.2.3 管桩与边坡不同夹角影响 | 第103-108页 |
5.2.4 管桩布置间距的影响 | 第108页 |
5.2.5 管桩布置方式的影响分析 | 第108-110页 |
5.3 工程实例 | 第110-119页 |
5.3.1 工程概况 | 第110-111页 |
5.3.2 加固机理 | 第111-114页 |
5.3.3 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114页 |
5.3.4 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 第114-118页 |
5.3.5 管桩实际加固效果 | 第118-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2页 |
第6章 竖向桩身预应力抗滑桩研究 | 第122-133页 |
6.1 竖向桩身预应力抗滑桩数值模拟分析 | 第122-132页 |
6.1.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122-125页 |
6.1.2 应力计算分析 | 第125-129页 |
6.1.3 应变计算分析 | 第129-131页 |
6.1.4 稳定系数分析 | 第131-132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5页 |
7.1 结论 | 第133-134页 |
7.2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