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醇酸树脂 | 第9-10页 |
1.2 水性醇酸树脂 | 第10-14页 |
1.2.1 水性醇酸树脂概述 | 第10页 |
1.2.2 水性醇酸树脂的水性化方法 | 第10-12页 |
1.2.3 水性醇酸树脂的固化机理 | 第12-13页 |
1.2.4 水性醇酸树脂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水性醇酸树脂的改性 | 第14-15页 |
1.3.1 丙烯酸改性 | 第14页 |
1.3.2 苯乙烯改性 | 第14-15页 |
1.3.3 聚氨酯改性 | 第15页 |
1.3.4 有机硅改性 | 第15页 |
1.4 合成工艺 | 第15-16页 |
1.4.1 脂肪酸法与醇解法 | 第15-16页 |
1.4.2 熔融法与溶剂法 | 第16页 |
1.5 水性醇酸树脂的配方参数 | 第16-18页 |
1.6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33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3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23页 |
2.2 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 | 第23-26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3页 |
2.2.2 实验合成 | 第23-24页 |
2.2.3 实验合成流程图 | 第24页 |
2.2.4 实验合成原理 | 第24-26页 |
2.3 水性醇酸树脂的配方计算 | 第26-28页 |
2.3.1 配方计算 | 第26-27页 |
2.3.2 助溶剂的加入量 | 第27页 |
2.3.3 中和剂的加入量 | 第27-28页 |
2.3.4 去离子水的加入量 | 第28页 |
2.4 树脂及漆膜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28-33页 |
2.4.1 树脂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2.4.2 漆膜的性能测试方法 | 第30-33页 |
3 水性醇酸树脂的影响因素 | 第33-45页 |
3.1 合成原料的影响 | 第33-39页 |
3.1.1 脂肪酸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 多元酸的影响 | 第34-36页 |
3.1.3 多元醇的影响 | 第36页 |
3.1.4 马来松香的影响 | 第36-38页 |
3.1.5 助溶剂的影响 | 第38页 |
3.1.6 中和剂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 树脂配方参数的影响 | 第39-42页 |
3.2.1 油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2 醇超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 多元酸的用量 | 第41-42页 |
3.3 酸值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温度的影响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5-51页 |
4.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5-48页 |
4.1.1 直观分析法 | 第46-47页 |
4.1.2 方差分析法 | 第47-48页 |
4.2 正交实验的结果验证 | 第48-49页 |
4.3 配方参数对表干时间的影响 | 第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水性醇酸树脂的性能和表征 | 第51-61页 |
5.1 水性醇酸树脂的表征 | 第51-53页 |
5.1.1 红外吸收光谱(FT-IR) | 第51-52页 |
5.1.2 热重分析(TGA) | 第52页 |
5.1.3 核磁共振波谱法(1HNMR) | 第52-53页 |
5.2 水性醇酸树脂的性能 | 第53-59页 |
5.2.1 树脂水溶性 | 第53-54页 |
5.2.2 水性醇酸树脂的稳定性 | 第54-57页 |
5.2.3 漆膜化学性能 | 第57页 |
5.2.4 树脂及漆膜物理性能 | 第57-58页 |
5.2.5 双键含量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水性醇酸树脂的应用研究 | 第61-69页 |
6.1 缓蚀性能 | 第61-65页 |
6.1.1 实验方法 | 第61页 |
6.1.2 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61-63页 |
6.1.3 电化学交流阻抗 | 第63-65页 |
6.2 原料成本核算 | 第65-67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结论 | 第69页 |
7.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