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渊源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的渊源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关于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法律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中国关于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法律问题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写作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航天产品贸易概述 | 第15-21页 |
2.1 航天产品贸易的概念 | 第15-16页 |
2.2 航天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2.3 航天产品贸易的类型 | 第17-19页 |
2.4 航天产品贸易的发展 | 第19-21页 |
第3章 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制度的现状与挑战 | 第21-33页 |
3.1 我国的航天产品贸易及其管控现状 | 第21-26页 |
3.1.1 蓬勃发展的中国航天事业 | 第21-23页 |
3.1.2 航天工业进入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 第23-24页 |
3.1.3 竞争力薄弱的中国航天产品贸易 | 第24-25页 |
3.1.4 政策化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 | 第25-26页 |
3.2 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管控面临的挑战 | 第26-33页 |
3.2.1 缺乏法律保障 | 第27-28页 |
3.2.2 无法适应航天产品贸易的市场化需要 | 第28-29页 |
3.2.3 与世界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机制的脱节 | 第29-30页 |
3.2.4 贸易审批程序过分繁杂 | 第30-33页 |
第4章 美欧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3-45页 |
4.1 美欧航天产品贸易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33-37页 |
4.1.1 美欧航天产品贸易的基本法律规定 | 第33-34页 |
4.1.2 美欧航天产品贸易的专门法规定 | 第34-36页 |
4.1.3 规范的两用产品清单 | 第36-37页 |
4.2 制定了宽严有度的管控机制 | 第37-42页 |
4.2.1 美国严苛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机制 | 第37-39页 |
4.2.2 欧盟相对宽松的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机制 | 第39-40页 |
4.2.3 美欧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40-42页 |
4.3 主动适用航天产品贸易国际管控条约 | 第42-45页 |
4.3.1 美欧国家积极参与航天产品贸易国际管控条约 | 第42-43页 |
4.3.2 主动实施国际管控条约的国内立法 | 第43-45页 |
第5章 构建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管控法律制度的措施 | 第45-59页 |
5.1 加快我国空间贸易管控制度的立法进程 | 第45-47页 |
5.1.1 推动我国空间活动法的尽早出台 | 第45-46页 |
5.1.2 制定针对空间贸易管控的专门立法 | 第46-47页 |
5.2 完善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的管控机制 | 第47-52页 |
5.2.1 实现我国军民两用产品贸易的规范化 | 第47-48页 |
5.2.2 建立健全我国航天产品贸易管理机构 | 第48-49页 |
5.2.3 优化航天产品贸易的操作程序 | 第49-51页 |
5.2.4 强化航天产品贸易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 第51-52页 |
5.3 制定合理有效的空间物项贸易控制标准 | 第52-55页 |
5.3.1 明确管控范围 | 第52-53页 |
5.3.2 制定航天产品贸易管控区别标准 | 第53-54页 |
5.3.3 形成规范化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目的标准 | 第54-55页 |
5.4 积极参与多边出口管控国际机制 | 第55-59页 |
5.4.1 努力实现已参加条约的国内化 | 第55-56页 |
5.4.2 积极参与立场一致的国际机制 | 第56-57页 |
5.4.3 主动协调存在分歧的国际机制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