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第8-13页
        1.1.1 选题背景综述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1.3 我国寒地水体校园设计的若干问题第10-13页
    1.2 研究动态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概念解析及研究范围第16-17页
        1.3.1 相关概念解析第16页
        1.3.2 研究范围界定第16-17页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17-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2章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基本解析第20-40页
    2.1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发展趋势第20-25页
        2.1.1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总量统计第20-23页
        2.1.2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总量分析第23-24页
        2.1.3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趋势分析第24-25页
    2.2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特性分析第25-37页
        2.2.1 生态脆弱的水体系统第25-30页
        2.2.2 务实粗犷的水体性格第30-34页
        2.2.3 变幻多姿的水体状态第34-37页
    2.3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设计原则第37-39页
        2.3.1 趋避风寒的适度原则第37-38页
        2.3.2 对话校园的契合原则第38页
        2.3.3 利导冰雪的特色原则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3章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设计策略第40-65页
    3.1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宏观设计策略第40-53页
        3.1.1 水体空间主题地标化第42-46页
        3.1.2 水体空间规模节约化第46-48页
        3.1.3 水体空间定位限制化第48-53页
    3.2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中观设计策略第53-61页
        3.2.1 水体空间风格地域化第53-55页
        3.2.2 水体空间形态类型化第55-59页
        3.2.3 水体空间功能共享化第59-61页
    3.3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微观设计策略第61-64页
        3.3.1 水体空间细部自然化第61-62页
        3.3.2 水体空间景观可变化第62-63页
        3.3.3 水体空间设施人性化第63-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设计手法第65-86页
    4.1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宏观设计手法第65-73页
        4.1.1 水体空间水系形态设定第65-69页
        4.1.2 水体空间规模布局调整第69-71页
        4.1.3 水体空间水量平衡核算第71-73页
    4.2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中观设计手法第73-81页
        4.2.1 水体空间的临界第75页
        4.2.2 水体空间的交织第75-76页
        4.2.3 水体空间的叠合第76-81页
    4.3 寒地校园水体空间的微观设计手法第81-85页
        4.3.1 水体驳岸的塑造第81-82页
        4.3.2 滨水植物的选取第82-84页
        4.3.3 水体设施的构建第84-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3-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地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下一篇:万象城模式商业建筑功能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