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s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有关并购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国内外有关互联网金融并购的研究 | 第16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页 |
1.4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7-19页 |
2 互联网金融及并购的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2.1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 第19-20页 |
2.1.3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20-21页 |
2.2 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并购的主要方式 | 第21页 |
2.2.2 并购的资源整合 | 第21-22页 |
2.2.3 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 第22-23页 |
2.2.4 并购的经济后果 | 第23页 |
2.2.5 并购动因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3 互联网金融并购的战略动因 | 第24-25页 |
2.3.1 互联网的用户黏度优势 | 第24-25页 |
2.3.2 有利于吸收被并购企业的人才和技术 | 第25页 |
2.3.3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 第25页 |
2.4 互联网金融并购后的资源整合 | 第25-28页 |
2.4.1 并购后的业务整合 | 第25-26页 |
2.4.2 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 第26页 |
2.4.3 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 第26-27页 |
2.4.4 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 | 第27-28页 |
3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案例介绍 | 第28-32页 |
3.1 阿里巴巴的基本情况 | 第28页 |
3.2 天弘基金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3.3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事件背景简介 | 第30-32页 |
3.3.1 “余额宝”成功发售 | 第30页 |
3.3.2 电商迅猛发展倒逼阿里巴巴进军金融业 | 第30-31页 |
3.3.3 曲线入市,摆脱政策束缚 | 第31-32页 |
4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案例分析 | 第32-41页 |
4.1 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的合作情况 | 第32页 |
4.2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战略动因 | 第32-34页 |
4.2.1 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 | 第32-33页 |
4.2.2 互联网行业介入传统行业的需要 | 第33-34页 |
4.2.3 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细化后扩展的需要 | 第34页 |
4.3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实施方式 | 第34-35页 |
4.3.1 现金高溢价注资入股 | 第34-35页 |
4.3.2 稀释其他控股公司股权,实现绝对控股 | 第35页 |
4.3.3 实行高管持股,降低管理风险 | 第35页 |
4.4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资源整合 | 第35-39页 |
4.4.1 并购后战略发展的整合 | 第35-36页 |
4.4.2 并购后业务资源的整合 | 第36页 |
4.4.3 并购后财务资源的整合 | 第36-37页 |
4.4.4 并购后文化资源的整合 | 第37-38页 |
4.4.5 并购后人力资源的整合 | 第38-39页 |
4.5 阿里巴巴并购天弘基金的效果评价 | 第39-41页 |
4.5.1 在传统金融中引入互联网理念,促进传统金融改革 | 第39页 |
4.5.2 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 | 第39-40页 |
4.5.3 阿里集团实现金融战略部署,扩大其金融版图 | 第40-41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41-4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5.1.1 大数据加金融模式初现 | 第41页 |
5.1.2 有效的资源整合,是互联网金融并购成功的关键 | 第41-42页 |
5.1.3 完善股权结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 第42页 |
5.2 对于互联网金融并购的建议及对策 | 第42-44页 |
5.2.1 大数据的应用是互联网金融时代并购的优化路径 | 第42-43页 |
5.2.2 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恰当选择并购对象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