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微网的结构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微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储能电池的建模与经济性评估方法 | 第16-18页 |
1.4.1 储能电池的特点与建模 | 第16-18页 |
1.4.2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评估 | 第1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储能电池的建模与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Simulink中搭建的可变RC模块 | 第20-21页 |
2.3 锂离子电池建模 | 第21-23页 |
2.4 铅酸电池建模 | 第23-24页 |
2.5 储能电池的性能指标 | 第24-26页 |
2.5.1 各容量参数的关系 | 第24页 |
2.5.2 等效循环次数 | 第24-26页 |
2.5.3 SoH与SoC指标 | 第26页 |
2.6 模型验证 | 第26-32页 |
2.6.1 锂离子电池 | 第27-30页 |
2.6.2 铅酸电池模型仿真验证 | 第30-32页 |
2.7 储能系统的成本函数 | 第32-34页 |
2.7.1 储能系统的成本分析 | 第32-33页 |
2.7.2 考虑电池损耗和运维的储能使用成本 | 第33-3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半实物半数字主动配电网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35-43页 |
3.1 平台概述 | 第35页 |
3.2 硬件系统 | 第35-37页 |
3.2.1 硬件系统组成 | 第35-36页 |
3.2.2 通讯方式 | 第36-37页 |
3.3 软件系统 | 第37-39页 |
3.3.1 软件系统结构 | 第37-38页 |
3.3.2 软件系统模块 | 第38-39页 |
3.4 监控系统功能展示 | 第39-40页 |
3.4.1 主监控界面 | 第39-40页 |
3.4.2 电池监控界面 | 第40页 |
3.4.3 历史数据的存储与调用 | 第40页 |
3.5 基于S函数的Simulink实时仿真方法介绍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微网能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 第43-52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模型预测控制 | 第43-44页 |
4.3 最大需量的计费标准 | 第44-45页 |
4.4 能量管理优化模型 | 第45-51页 |
4.4.1 研究的微网结构 | 第45页 |
4.4.2 优化步骤 | 第45-46页 |
4.4.3 目标函数 | 第46-48页 |
4.4.4 约束条件 | 第48-50页 |
4.4.5 求解方法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算例分析 | 第52-61页 |
5.1 算例说明 | 第52-55页 |
5.2 能量管理策略输出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3 不计储能使用费用的配网月运行成本分析 | 第57-58页 |
5.4 能量管理策略下的储能系统使用成本 | 第58-59页 |
5.5 考虑储能使用成本的配网月运行总成本分析 | 第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