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气候类型的判读》微课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研究背景第8-10页
    (一) “微”时代的到来第8页
    (二) 传统教学面临挑战第8页
    (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第8页
    (四) 学习方式和需求的转变第8-10页
二、研究现状第10-13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 检索数据分析第10-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3-19页
    (一) 微课的概念和特点第13-15页
        1. 微课的概念第13-14页
        2. 地理微课第14页
        3. 微课的特点第14-15页
    (二) 理论基础第15-19页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16页
        2.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16页
        3. 掌握学习理论第16-17页
        4. 认知负荷理论第17页
        5.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第17-19页
四、微课的设计第19-31页
    (一) 微课设计原则及要求第19-21页
        1. 设计原则第19-20页
        2. 设计要求第20-21页
    (二) 微课的选题设计第21-22页
        1. 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第21页
        2. 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第21-22页
        3. 结构相对完整第22页
    (三) 微教学设计——以《气候类型的判读》微课为例第22-31页
        1. 课标要求和解读第22-23页
        2. 教学目标设计第23页
        3. 教学重难点设计第23页
        4. 教学过程设计第23-26页
        5. 导学案设计与制作第26-30页
        6. 板书设计第30-31页
五、微课的制作第31-38页
    (一) 微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第31-36页
        1. 注意事项第31页
        2. 课件截图展示第31-36页
    (二) 微课的录制第36-38页
        1. 录制与拍摄第36页
        2. 微课录制注意事项第36-37页
        3. 后期剪辑制作第37-38页
六、微课效果检测第38-41页
    (一) 检测方式第38页
    (二) 检测对象第38页
    (三) 问题设计第38-39页
    (四) 检测结果第39页
    (五) 原因分析第39-41页
七、总结与展望第41-45页
    (一) 总结第41-42页
        1. 背景及现状分析第41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41页
        3.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第41-42页
        4. 研究方法与成果第42页
        5.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42页
    (二) 展望第42-45页
        1. 专题化、系列化是主要发展趋势第42-43页
        2. 制作“高质量、高水准”的优质微课第43页
        3. 建设资源丰富的微课交互式平台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
下一篇:广东马骝山南药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