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FDI与入境商务旅游的互动关系:过程、格局与机制--以我国东部为例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2页
        1.1.1 我国吸收FDI的不断增加第19-20页
        1.1.2 我国入境商务旅游不断增长第20-22页
        1.1.3 理清二者的关系问题成为“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第22页
    1.2 研究区域的选择第22-27页
        1.2.1 东部强大的经济基础为FDI和IBT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第23-24页
        1.2.2 东部FDI体量巨大,占全国FDI比例高第24-26页
        1.2.3 东部IBT规模庞大,占全国IBT比例高第26-2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7-29页
        1.3.1 研究目的第27页
        1.3.2 研究意义第27-29页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29-3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9-30页
        1.4.2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31-35页
        1.5.1 研究方法第31-33页
        1.5.2 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35-79页
    2.1 概念界定第35-42页
        2.1.1 FDI第35-37页
        2.1.2 入境商务旅游第37-40页
        2.1.3 FDI与IBT的关系第40-42页
    2.2 理论基础第42-58页
        2.2.1 FDI的相关理论第42-49页
        2.2.2 旅游需求与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49-55页
        2.2.3 空间经济学理论第55-58页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58-79页
        2.3.1 FDI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58-63页
        2.3.2 IBT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63-72页
        2.3.3 FDI与IBT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2-77页
        2.3.4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77-79页
第三章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辨识第79-131页
    3.1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理论假设模型第79-80页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80-81页
        3.2.1 研究方法第80-81页
        3.2.2 数据来源第81页
    3.3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初判第81-117页
        3.3.1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发展历程分析第81-85页
        3.3.2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推拉关系分析第85-117页
    3.4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验证第117-129页
        3.4.1 ADF检验第117-118页
        3.4.2 E-G协整检验第118-121页
        3.4.3 误差修正模型第121-127页
        3.4.4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127-129页
    3.5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四章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过程分析第131-157页
    4.1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过程理论假设模型第131-132页
    4.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32-139页
        4.2.1 研究方法第132-139页
        4.2.2 数据来源第139页
    4.3 我国东部外企数量与IBT的互动过程分析第139-145页
        4.3.1 东部外企数量与IBT的整体互动过程第139-140页
        4.3.2 东部各省区外企数量与IBT的互动过程第140-145页
    4.4 我国东部外企投资与IBT的互动过程分析第145-150页
        4.4.1 东部外企投资与IBT的整体互动过程第145页
        4.4.2 东部各省区外企投资与IBT的互动过程第145-150页
    4.5 东部FDI与IBT互动关系的阶段变化特征第150-155页
    4.6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五章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格局分析第157-189页
    5.1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格局理论假设模型第157-158页
    5.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第158-162页
        5.2.1 研究方法第158-161页
        5.2.2 数据来源第161-162页
    5.3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格局分析第162-184页
        5.3.1 东部FDI与IBT的整体互动格局分析第162-165页
        5.3.2 东部FDI与IBT互动格局的时空演变第165-177页
        5.3.3 三阶段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格局对比第177-184页
    5.4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特征总结第184-187页
        5.4.1 东部FDI与IBT互动关系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第184-185页
        5.4.2 地区经济差异是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格局形成的关键因素第185页
        5.4.3 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185-186页
        5.4.4 东部FDI与IBT的互动关系出现了极化效应第186-187页
    5.5 本章小结第187-189页
第六章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机制分析第189-223页
    6.1 我国东部FDI与IBT的互动机制理论假设模型第189-192页
    6.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192-196页
        6.2.1 研究方法第192-193页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93-196页
    6.3 我国东部FDI与IBT互动关系的影响因子判断第196-213页
        6.3.1 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分析第196-197页
        6.3.2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设定与应用第197-205页
        6.3.3 各因子在四大区的作用分析第205-209页
        6.3.4 各因子在三阶段的作用分析第209-213页
    6.4 我国东部FDI与IBT互动作用机制第213-220页
        6.4.1 影响因素作用梳理第213-217页
        6.4.2 东部FDI与IBT互动机制构建第217-220页
    6.5 本章小结第220-223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223-240页
    7.1 研究结论第223-229页
    7.2 讨论第229-238页
    7.3 创新点第238-239页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39-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62页
致谢第262-2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65-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镍催化的C-O、C-N键的活化与转化
下一篇:电梯安全脆弱性理论及协同治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