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PGSR角色定位研究--以Y大学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导论第8-15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第8-10页
  1、问题的提出第8-9页
  2、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有关高校就业指导的研究状况综述第10-14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14-15页
  1、研究方法第14页
  2、研究框架第14-15页
二、主要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第15-25页
 (一) 主要概念界定第15-18页
  1、大学生第15页
  2、就业指导第15页
  3、大学生就业指导第15-16页
  4、PGSR第16-18页
 (二)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5页
  1、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8-19页
  2、市场营销理论第19-20页
  3、生涯规划理论第20-22页
  4、社会资本理论第22-25页
三、Y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现状分析第25-36页
 (一) Y 高校的概况第25页
 (二) Y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5-27页
 (三) Y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现状分析第27-36页
  1、调查对象和方法第27页
  2、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第27-32页
  3、Y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现状第32-36页
四、解决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角色定位偏差问题的必要性第36-40页
 (一) 角色定位意识“缺位”第36-37页
 (二) 角色定位实践“错位”第37页
 (三) 角色定位改进“不到位”第37-40页
五、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分析第40-46页
 (一)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第40-42页
  1、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第40-41页
  2、大学生的专业结构、数量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第41页
  3、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第41页
  4、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人才价值的结构性矛盾第41-42页
 (二) 历史沿革的产物第42-44页
 (三) 社会中介的介入第44-45页
 (四) 用人单位的因素第45-46页
六、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PGSR 角色定位模型构建第46-62页
 (一) 西方高校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46-48页
  1、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第46-47页
  2、英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第47页
  3、西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47-48页
 (二) 整体构建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PGSR 角色定位模型第48-50页
  1、模型构建的可行性论证第48-49页
  2、角色定位模型构建的原则第49页
  3、PGSR 角色定位模型概述第49-50页
 (三) 分层解析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PGSR 角色定位模型第50-62页
  1、P(Promoter)营销者第50-53页
  2、G(Guide)引导者第53-56页
  3、S(Servicer)服务者第56-59页
  4、R(Researcher)研究者第59-62页
七、PGSR 角色定位模型下完善Y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第62-65页
 (一) 营销者角色定位第62-63页
 (二) 引导者角色定位第63-64页
 (三) 服务者角色定位第64页
 (四) 研究者角色定位第64-65页
八、后记第65-67页
附录一:关于Y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角色定位问题的调查问卷第67-72页
附录二:关于Y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的访谈提纲第72-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以云南省高校为例
下一篇:云南大学洋浦校区学生柔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