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3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4页 |
一、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思想渊源 | 第14-26页 |
(一)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1.理论层面: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创新 | 第14-15页 |
2.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第15-17页 |
(二)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7-23页 |
1.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政治思想 | 第17-19页 |
2.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 | 第19-21页 |
3.借鉴了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积极因素 | 第21-23页 |
(三)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23-26页 |
1. 当代中国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 人本政治思想概念分析 | 第24-26页 |
二、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历史进程 | 第26-38页 |
(一)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与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基础 | 第26-28页 |
1.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起源发展 | 第26-27页 |
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价值 | 第27-28页 |
(二) 邓小平“共同富裕”观与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重建 | 第28-30页 |
1.“共同富裕”观的形成及其民主政治内涵 | 第28-29页 |
2.“共同富裕”观与人本政治思想建设 | 第29-30页 |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与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拓展 | 第30-32页 |
1.“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及其政治内涵 | 第31-32页 |
2.“三个代表”思想表达的人本政治理念 | 第32页 |
(四)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定位 | 第32-35页 |
1.“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形成及其人本命题 | 第32-34页 |
2.“科学发展观”蕴涵的人本政治思想 | 第34-35页 |
(五)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与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升华 | 第35-38页 |
1.“四个全面”战略的形成 | 第35页 |
2.“四个全面”战略与人本政治思想发展 | 第35-38页 |
三、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8-49页 |
(一)人民为本 | 第38-41页 |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 | 第38-39页 |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 第39-41页 |
(二)群众路线 | 第41-44页 |
1.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政治思想的中国化 | 第41-43页 |
2.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群众主体精神的当代体现 | 第43-44页 |
(三)成果共享 | 第44-46页 |
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政治成果人民共享 | 第44-45页 |
2.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 第45-46页 |
(四)和谐发展 | 第46-49页 |
1.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 第47页 |
2.和谐发展是社会全面的发展 | 第47-48页 |
3.和谐发展是自由真实的发展 | 第48-49页 |
四、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的实践路径 | 第49-62页 |
(一)培育官德:塑造人本政治的实践主体 | 第49-52页 |
1.加强党性修养 | 第49-50页 |
2.坚定理想信念 | 第50-52页 |
(二)创新制度:营造公平正义的共享氛围 | 第52-55页 |
1.塑造人本政治的制度环境 | 第52-53页 |
2.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 第53-55页 |
(三)彰显价值:注重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 | 第55-58页 |
1.构筑和谐精神家园 | 第55-57页 |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 第57-58页 |
(四)加强党建:实现人本自觉的政治文明 | 第58-62页 |
1.加强党的建设 | 第58-60页 |
2.实现权为民用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