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研究背景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思路第11页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1-12页
        1.研究方法第11页
        2.创新点第11-12页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产生的背景和依据第12-23页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的背景第12-14页
        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第12-14页
        2.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变化第14页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第14-18页
        1.吸收和借鉴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第14-15页
        2.继承和发扬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第15-16页
        3.吸收和借鉴经典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第16-17页
        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民生实践第17-18页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第18-20页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第18-19页
        2.当今世界民生发展理念和实践第19-20页
        3.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现实状况第20页
    (四)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发展第20-23页
        1.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形成阶段第20-21页
        2.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发展阶段第21-22页
        3.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成熟阶段第22-23页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3-37页
    (一)经济民生:致力“民富”第23-25页
        1.大力发展经济,坚实物质基础第23-24页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第24-25页
        3.注重发展质量,实现包容性增长第25页
    (二)政治民生:保障“民权”第25-28页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机制第26-27页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第27页
        3.合理有效的转变政府职能第27-28页
        4.提高公众政治参与,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第28页
    (三)文化民生:提高“民智”第28-31页
        1.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第29页
        2.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29-30页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让更多人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第30-31页
    (四)社会民生:改善“民质”第31-35页
        1. 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31-32页
        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和保障就业第32-33页
        3. 收入是民生之本,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第33页
        4. 医疗是民生之需,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第33-34页
        5. 社保是民生之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34-35页
    (五)生态民生:提高“民境”第35-37页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35页
        2.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第35-36页
        3.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第36-37页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7-40页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第37页
    (二)公平性与普惠性的统一第37-38页
    (三)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第38页
    (四)阶段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第38-40页
四、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现实价值第40-44页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第40页
    (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第40-42页
    (三)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第42-43页
    (四)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购买青少年社区教育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人本政治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