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5页 |
1.2.3 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生命责任意识概述 | 第19-24页 |
2.1 生命责任意识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1 责任意识 | 第19-20页 |
2.1.2 生命责任意识 | 第20页 |
2.1.3 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 | 第20页 |
2.2 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的结构 | 第20-22页 |
2.2.1 生命责任认知 | 第21页 |
2.2.2 生命责任情感 | 第21页 |
2.2.3 生命责任意志 | 第21-22页 |
2.3 生命责任意识结构划分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3.1 新品格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2.3.2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第23-24页 |
第3章 江西省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问题调查与分析 | 第24-46页 |
3.1 调查工具的设计 | 第24-26页 |
3.1.1 问卷的编制和整理 | 第24-26页 |
3.1.2 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问卷的检测 | 第26页 |
3.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26-27页 |
3.3 江西省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27-39页 |
3.3.1 生命责任意识的总体情况 | 第27页 |
3.3.2 生命责任意识结构的现状 | 第27-34页 |
3.3.3 生命责任意识的结构差异分析 | 第34-39页 |
3.4 江西省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3.4.1 高职生生命责任的认知模糊 | 第39-40页 |
3.4.2 高职生生命责任的情感淡漠 | 第40-41页 |
3.4.3 高职生生命责任的意志薄弱 | 第41-42页 |
3.5 江西省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42-46页 |
3.5.1 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教育存在偏差 | 第43-44页 |
3.5.2 高职生生活环境中缺乏人文关怀 | 第44-45页 |
3.5.3 高职生生命责任活动欠缺 | 第45-46页 |
第4章 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培育的策略研究 | 第46-55页 |
4.1 培育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的原则 | 第46-48页 |
4.1.1 系统性原则 | 第46页 |
4.1.2 渗透性原则 | 第46-47页 |
4.1.3 实践性原则 | 第47页 |
4.1.4 主体性原则 | 第47-48页 |
4.2 当代高职生生命责任意识培育的实践路径 | 第48-55页 |
4.2.1 创设生命责任意识教育课程 | 第48-50页 |
4.2.2 优化生命责任意识教育的氛围 | 第50-51页 |
4.2.3 开展必要的生命责任意识实践活动 | 第51-52页 |
4.2.4 充分发挥高职生的主观能动性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1 | 第59-62页 |
附录 2 | 第62-64页 |
附录 3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