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1.1 研究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问题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述评 | 第11-17页 |
1.2.1 虚拟社群 | 第11-12页 |
1.2.2 虚拟社群成员的角色 | 第12-13页 |
1.2.3 社会资本 | 第13页 |
1.2.4 社群绩效 | 第13-14页 |
1.2.5 社群经济 | 第14-15页 |
1.2.6 相关文献及述评 | 第15-17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7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虚拟社群的发展态势 | 第18-26页 |
2.1 虚拟社群发展现状 | 第18-22页 |
2.1.1 虚拟社群朝气蓬勃 | 第18-19页 |
2.1.2 内容创业欣欣繁荣 | 第19-22页 |
2.2 虚拟社群商业模式 | 第22-23页 |
2.2.1 电商变现 | 第22页 |
2.2.2 广告变现 | 第22页 |
2.2.3 会员费变现 | 第22-23页 |
2.3 社群经济痛点仍在 | 第23-24页 |
2.4 虚拟社群发展趋势 | 第24-26页 |
2.4.1 虚拟社群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 第24页 |
2.4.2 虚拟社群商业模式趋于清晰 | 第24-25页 |
2.4.3 社群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 | 第25-26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6-33页 |
3.1 研究框架 | 第26-28页 |
3.1.1 自变量的选取与测量 | 第26-27页 |
3.1.2 因变量的选取与测量 | 第27-28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3.3 变量测量 | 第29-30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3.4.1 抽样调查法 | 第31页 |
3.4.2 深度访谈法 | 第31页 |
3.4.3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31-32页 |
3.4.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4 统计分析 | 第33-52页 |
4.1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3页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9页 |
4.2.1 社群成员人口特征基本情况 | 第33-36页 |
4.2.2 社群成员社会资本投入基本情况 | 第36-38页 |
4.2.3 虚拟社群绩效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4.3 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4.3.1 自变量信度分析 | 第39页 |
4.3.2 因变量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4.4 效度分析 | 第40-44页 |
4.4.1 社会成员互惠行为因子分析 | 第40-41页 |
4.4.2 社群成员信任维系因子分析 | 第41-42页 |
4.4.3 社群成员忠诚度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4.4.4 社群绩效因子分析 | 第44页 |
4.5 相关分析 | 第44-45页 |
4.6 回归分析 | 第45-48页 |
4.7 方差分析 | 第48-52页 |
4.7.1 社群成员身份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8-49页 |
4.7.2 社群成员加入社群时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9页 |
4.7.3 社群成员的学历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9-50页 |
4.7.4 成员参与社群互动时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0-52页 |
5 案例分析:“餐饮老板内参-餐友汇”社群 | 第52-57页 |
5.1 “餐饮老板内参-餐友汇”社群简介 | 第52-53页 |
5.2 深度访谈的实施 | 第53页 |
5.3 深度访谈的结果 | 第53-57页 |
5.3.1 虚拟社群存在发展的前提是社群成员的信任维系 | 第53-54页 |
5.3.2 成员互惠行为是影响社群绩效的重要因素 | 第54-55页 |
5.3.3 线上线下活动能够增加成员对社群的认同 | 第55-57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7-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1.1 情感交流是成员线上交流的重要原因 | 第57页 |
6.1.2 成员社会资本投入正向影响虚拟社群绩效 | 第57页 |
6.1.3 成员身份和加入社群时间对成员社会资本和社群绩效有显著影响 | 第57-58页 |
6.2 研究思考 | 第58-59页 |
6.2.1 推进虚拟社群准入制,控制社群规模质量,促进成员社会资本投入 | 第58-59页 |
6.2.2 组织线上线下活动,打造社群经营矩阵,实现社群经济 | 第59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