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超声波驱动的汽车前风挡玻璃雨滴清除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传统机械式雨刮器的结构和性能分析 | 第10-11页 |
1.3 风挡玻璃除水技术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4 超声波除雨技术研究趋势 | 第12-17页 |
1.5 章节安排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超声空化和雾化应用研究 | 第19-26页 |
2.1 空化效应理论 | 第19-20页 |
2.2 空化发展、空化溃灭过程的数学模型描述 | 第20-22页 |
2.3 超声空化的汽化过程模拟 | 第22-24页 |
2.4 超声雾化效应理论 | 第24-25页 |
2.5 超声雾化的除雨效果 | 第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微流驱动效应的研究 | 第26-42页 |
3.1 微流驱动液滴移动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26页 |
3.2 固体表面接触角对液滴运动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外流场特性对雨滴运动的影响 | 第27-36页 |
3.3.1 标准k-ε 湍流模型 | 第28-29页 |
3.3.2 汽车前风挡玻璃外流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3.3.3 前风挡玻璃的外流场特性 | 第30-32页 |
3.3.4 风挡玻璃外流场实验 | 第32-34页 |
3.3.5 各参数对外流场特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基质粗糙度、化学异质性对液滴运动的影响 | 第36-39页 |
3.5 液滴不同驱动振型对液滴运动的影响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固体表面液滴有限元分析 | 第42-55页 |
4.1 建立风挡玻璃的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2 对液滴与基质切线方向施加低频正弦振动 | 第44-48页 |
4.3 对液滴和基质的切线方向施加的高频正弦振动 | 第48-50页 |
4.4 施加低频非对称振动 | 第50-52页 |
4.5 施加低频正交振动 | 第52-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超声波微流驱动液滴运动的实验研究 | 第55-65页 |
5.1 实验台结构、设备简介 | 第55页 |
5.2 试验设备参数设定 | 第55-57页 |
5.3 验证试验 | 第57-64页 |
5.3.1 施加低频正弦振动的实验分析 | 第58-60页 |
5.3.2 施加高频正弦振源信号的实验分析 | 第60-61页 |
5.3.3 施加低频正交振动的实验分析 | 第61-63页 |
5.3.4 施加低频非对称振动的实验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