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政社互动进程中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研究--以苏州市昌和公益坊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一)研究框架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页
    四、研究重点第16页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第18-24页
    一、相关概念阐述第18-21页
        (一)“政社互动”第18页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第18-20页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第20-21页
    二、理论基础第21-24页
        (一)支持型组织理论第21-22页
        (二)资源依赖理论第22页
        (三)政府与社会关系理论第22-24页
第二章“政社互动”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现状第24-33页
    一、“政社互动”的发展历程第24-26页
        (一)太仓市——“政社互动”探索第24-25页
        (二)苏州市——“政社互动”深化第25页
        (三)江苏省——“政社互动”推广第25-26页
    二、“政社互动”进程中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需求与功能第26-28页
        (一)“政社互动”实践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需求分析第26-27页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在“政社互动”进程中的功能分析第27-28页
    三、“政社互动”进程中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基本做法第28-29页
    四、“政社互动”进程中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9-33页
        (一)制度设计存在短板,缺乏具体的操作空间第30页
        (二)政府认识不足,孵化器发展空间受限第30页
        (三)先天弱势,“量质并举”难以保证第30-32页
        (四)有效监督机制不健全,公信力匮乏第32-33页
第三章“政社互动”进程中制约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原因分析第33-38页
    一、政府主导,自主性不够第33-34页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身份缺失第33页
        (二)政府角色错位,严格控制社会资源第33-34页
    二、孵化器内部建设不健全第34-35页
        (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估与监督机制第34-35页
        (二)自身能力不足,缺乏专业化人才队伍第35页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先天不足”第35-36页
        (一)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少,有潜力的孵化对象短缺第35页
        (二)公益性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第35-36页
        (三)公益性社会组织理念缺失、自律性差,面临“信任危机”第36页
    四、公民参与主客观条件不足第36-38页
        (一)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认识不足第36-37页
        (二)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信息公开不对称第37-38页
第四章 苏州市昌和公益坊及其发展:“政社互动”进程中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个案分析第38-46页
    一、苏州市昌和公益坊的缘起与基本现状第38-40页
        (一)苏州市昌和公益坊的缘起第38-39页
        (二)苏州市昌和公益坊的基本现状第39-40页
    二、苏州市昌和公益坊的培育程序第40-42页
        (一)明确孵化对象范围第41页
        (二)孵化对象入驻流程第41页
        (三)对孵化对象进行孵化第41-42页
        (四)评估和出壳第42页
    三、苏州市昌和公益坊的孵化成果第42-43页
    四、苏州市昌和公益坊发展中的问题第43-46页
        (一)专业人才匮乏第43-44页
        (二)培育缺乏针对性第44页
        (三)有潜力的孵化对象少第44页
        (四)尚未建成公益坊一体化发展规划第44-46页
第五章 国内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模式经验借鉴第46-53页
    一、国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主要模式第46-48页
        (一)美国非营利性组织协会孵化模式 (NCN)第46-47页
        (二)日本NPO支援中心模式第47-48页
    二、国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主要模式第48-51页
        (一)上海市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NPI)第48-49页
        (二)南京爱德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第49-50页
        (三)张家港市公益组织培育中心第50-51页
    三、国内外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经验启示第51-53页
第六章“政社互动”进程中推动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对策思考第53-59页
    一、构建良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发展环境第53-54页
        (一)健全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法律法规体系第53页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第53-54页
        (三)坚持“以人为本”,制定人才优惠政策第54页
        (四)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共识第54页
    二、加大政府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发展的有效支持第54-56页
        (一)推进“政社互动”,加大转变政府职能力度第54-55页
        (二)加快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设第55-56页
    三、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自身能力建设第56-57页
        (一)完善孵化器自身功能第56页
        (二)增强孵化器自身的筹资能力第56页
        (三)实体孵化与虚拟孵化相结合第56-57页
    四、完善对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器的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第57-59页
        (一)建立科学的孵化器考核机制第57页
        (二)建立合理的孵化器监督体系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土地流转中乡镇政府职能研究--以S镇为例
下一篇:苏州市吴中区基层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