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1.1 干旱胁迫对玉米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1 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页 |
1.1.2 干旱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1.1.3 玉米的抗旱性 | 第11页 |
1.2 锌素营养 | 第11-13页 |
1.2.1 土壤中的锌 | 第11-12页 |
1.2.2 植物体内的锌 | 第12页 |
1.2.3 锌在玉米中的生理功能 | 第12-13页 |
1.3 硼素营养 | 第13-14页 |
1.3.1 土壤中的硼 | 第13页 |
1.3.2 植物体内的硼 | 第13-14页 |
1.3.3 硼在玉米中的生理功能 | 第14页 |
1.4 锌、硼在植物逆境调控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5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3.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3.2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3.2.1 实验一:锌、硼对干旱胁迫玉米调控效应 | 第17页 |
3.2.2 实验二:硼肥用量实验 | 第17-18页 |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8-19页 |
3.3.1 株高、穗位高 | 第18页 |
3.3.2 叶面积 | 第18页 |
3.3.3 SPAD值 | 第18页 |
3.3.4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 第18页 |
3.3.5 根系干重 | 第18页 |
3.3.6 雌雄花期与雌雄间隔期 | 第18页 |
3.3.7 花丝数和花丝生长速率 | 第18页 |
3.3.8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18页 |
3.3.9 籽粒体积和干重 | 第18-19页 |
3.3.10 可溶性糖含量 | 第19页 |
3.3.11 植株各器官中的锌、硼含量 | 第19页 |
3.3.12 籽粒内源激素含量 | 第19页 |
3.4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0-43页 |
4.1 锌、硼对干旱胁迫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20-32页 |
4.1.1 对株高和穗位高影响 | 第20页 |
4.1.2 对叶面积指数影响 | 第20-21页 |
4.1.3 对叶片SPAD值影响 | 第21-22页 |
4.1.4 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影响 | 第22-24页 |
4.1.5 对吐丝期根冠比的影响 | 第24页 |
4.1.6 对产量和穗部性状影响 | 第24-26页 |
4.1.7 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 第26-28页 |
4.1.8 对叶片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影响 | 第28-30页 |
4.1.8.1 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4.1.8.2 对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4.1.9 对玉米叶片和籽粒中锌、硼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4.1.9.1 对叶片锌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4.1.9.2 对叶片硼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9.3 对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 第31页 |
4.1.9.4 对籽粒硼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2 锌对干旱胁迫玉米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2-38页 |
4.2.1 ABA含量 | 第32页 |
4.2.2 IAA含量 | 第32-33页 |
4.2.3 ZR含量 | 第33页 |
4.2.4 GA含量 | 第33-34页 |
4.2.5 籽粒IAA/ABA、GA/ABA和ZR/ABA变化 | 第34-36页 |
4.2.6 内源激素含量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38页 |
4.3 硼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38-43页 |
4.3.1 对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影响 | 第38-39页 |
4.3.2 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影响 | 第39-40页 |
4.3.3 对玉米叶面积影响 | 第40-41页 |
4.3.4 对玉米花丝数和花丝生长速率影响 | 第41页 |
4.3.5 对玉米雌雄花期影响 | 第41-43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3-47页 |
5.1 锌、硼对干旱胁迫玉米的调控效应 | 第43-45页 |
5.2 锌对干旱胁迫玉米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5.3 硼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4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ABSTRACT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