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1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1.1 种子贮藏原理及特性 | 第8-9页 |
1.1.2 贮藏时间对药用植物种子的研究 | 第9-12页 |
1.2 夏枯草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夏枯草简介 | 第12页 |
1.2.2 夏枯草的化学成分 | 第12-13页 |
1.2.3 夏枯草的药理作用 | 第13页 |
1.2.4 夏枯草栽培技术 | 第13-14页 |
1.2.5 夏枯草种子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3.1 供试地概况 | 第17页 |
3.2 供试材料及采集 | 第17页 |
3.3 仪器与试剂 | 第17页 |
3.4 试验设计 | 第17-19页 |
3.4.1 夏枯草种子萌发的研究 | 第17页 |
3.4.2 夏枯草播种技术的研究 | 第17-19页 |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22页 |
3.5.1 夏枯草种子萌发指标测定 | 第19页 |
3.5.2 夏枯草种子生理指标测定 | 第19页 |
3.5.3 夏枯草农艺性状的测定 | 第19页 |
3.5.4 夏枯草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 第19-22页 |
3.6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44页 |
4.1 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活力 | 第23-33页 |
4.1.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6页 |
4.1.2 种子引发对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30页 |
4.1.3 种子引发对不同贮藏时间夏枯草种子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30-33页 |
4.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水分、浸出物、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熊果酸、齐墩果酸及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 | 第35页 |
4.3 播种技术对夏枯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35-44页 |
4.3.1 播种量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 播种深度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 第36页 |
4.3.3 播种方式对夏枯草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4 播期对夏枯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5 密度对夏枯草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 第39-44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 结论 | 第44-45页 |
5.1.1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44页 |
5.1.2 不同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活性成分的影响 | 第44页 |
5.1.3 播种技术对夏枯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 讨论 | 第45-46页 |
5.2.1 贮藏时间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45页 |
5.2.2 贮藏时间对夏枯草果穗品质的影响 | 第45页 |
5.2.3 夏枯草播种技术规程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ABSTRACT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