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执行程序的概述 | 第8-16页 |
一 执行前提 | 第8-9页 |
二 执行标的 | 第9-12页 |
三 执行期限 | 第12-13页 |
四 执行形式 | 第13-15页 |
五 执行审查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合理期限 | 第16-27页 |
一、进入“合理期限”确定程序的前提条件 | 第16页 |
二 “合理期限”的确定的主体及方式 | 第16-18页 |
三 “合理期限”的确定的标准及应考虑的因素 | 第18-23页 |
四 “合理期限”的确定不应考虑的因素 | 第23-24页 |
五 “合理期限”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 第24-27页 |
六 中国怎样利用合理期限 | 第27页 |
第三章 执行异议 DSU第21.5条 | 第27-39页 |
一、执行审查程序与原争端解决程序的关系 | 第28-33页 |
(一) 是否必须经过磋商 | 第28-31页 |
(二) 专家组的职权范围 | 第31-32页 |
(三) 21.5条提起的主体 | 第32页 |
(四) 异议提起的时间 | 第32-33页 |
二、第21条第5款和第22条第6款的适用顺序如何确定 | 第33-39页 |
(一) 两个程序的问题所在 | 第33-34页 |
(二) 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模式 | 第34-37页 |
(三) 各成员反复对此问题的建议 | 第37-38页 |
(四) 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报复机制 | 第39-48页 |
一 报复机制的概述 | 第39-42页 |
二 对报复机制的争议 | 第42-44页 |
三 报复机制在实践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 第44-46页 |
四 对改革报复机制的建议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资料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