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概念界定 | 第11-16页 |
(一) 学校范围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学校法律地位的确定 | 第11-13页 |
1.具有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性质 | 第12-13页 |
2.学校同时处于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 | 第13页 |
3.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法律地位平等 | 第13页 |
(三)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 第13-14页 |
(四) 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二、学校和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分析及定位 | 第16-30页 |
(一) 关于学校和在校未成年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学说观点 | 第16-19页 |
1.监护权自动转移说 | 第16-17页 |
2.委托监护关系说 | 第17页 |
3.双重关系说 | 第17-18页 |
4.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说 | 第18-19页 |
(二) 对上述学说观点的分析 | 第19-30页 |
1.对监护权自动转移说的分析 | 第19-24页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 学校责任的性质不是监护责任 | 第20-24页 |
2.对委托监护关系说的分析 | 第24-28页 |
3.对双重关系说的分析 | 第28页 |
4.对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关系说的分析 | 第28-30页 |
三、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30-44页 |
(一) 确立归责原则的意义及种类 | 第30页 |
(二) 未成年学生及其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析 | 第30-34页 |
(三) 学校责任的归责原则分析 | 第34-44页 |
1.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理由 | 第35-37页 |
2.一般不适用过错推定的理由 | 第37-39页 |
3.学校责任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39-40页 |
4.有限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 第40-44页 |
四、学校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44-56页 |
(一) 有损害后果发生 | 第44页 |
(二) 加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 第44-45页 |
(三) 学校存在过错 | 第45-52页 |
1.主观过错说 | 第45-46页 |
2.客观过错说 | 第46页 |
3.主客观混合说 | 第46页 |
4.学说观点之评论 | 第46-47页 |
5.司法实践中学校及教师过错的认定 | 第47-52页 |
(四) 未成年学生所受人身损害与学校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 第52-54页 |
1.主要学说观点 | 第53页 |
2.学校责任承担的因果关系认定 | 第53-54页 |
(五) 学校在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中责任承担的条件及免责事由 | 第54-56页 |
1.学校承担责任的条件 | 第54页 |
2.免责事由 | 第54-56页 |
五、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的保障机制及立法建议 | 第56-61页 |
(一) 建立健全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的保障机制 | 第56-58页 |
1.学校和教师购买责任保险、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 第56-57页 |
2.设立赔偿储备基金 | 第57-58页 |
(二) 关于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立法建议 | 第58-61页 |
1.《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评析 | 第58-59页 |
2.未来立法构想 | 第59-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