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的适用范围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1.1 留置权的概念 | 第9-10页 |
1.2 留置权的性质 | 第10-14页 |
1.2.1 留置权具有物权性 | 第10页 |
1.2.2 留置权是担保物权,具有担保物权性 | 第10-11页 |
1.2.3 留置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具有法定性 | 第11-12页 |
1.2.4 留置权具有双重效力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留置权适用范围历史沿革 | 第14-24页 |
2.1 留置权的起源 | 第14页 |
2.2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留置权适用范围立法例 | 第14-18页 |
2.2.1 债权性留置权 | 第15-16页 |
2.2.2 物权性留置权 | 第16-18页 |
2.3 英美法系国家留置权适用范围立法例 | 第18-20页 |
2.3.1 普通法上的留置权 | 第18-19页 |
2.3.2 衡平法上的留置权 | 第19页 |
2.3.3 海事留置权 | 第19-20页 |
2.4 我国留置权适用范围的立法发展 | 第20-24页 |
2.4.1 立法历程 | 第20-21页 |
2.4.2 我国留置权适用范围扩大化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留置权积极的适用范围 | 第24-34页 |
3.1 留置财产的范围 | 第24-28页 |
3.1.1 留置财产应当包括不动产 | 第24-25页 |
3.1.2 留置财产应当包括有价证券 | 第25-26页 |
3.1.3 留置财产应当包括不具有流通性的物 | 第26-28页 |
3.2 留置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 | 第28-34页 |
3.2.1 牵连关系的立法模式 | 第28-29页 |
3.2.2“同一法律关系”的界定 | 第29-32页 |
3.2.3“同一法律关系”的除外性规定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留置权消极适用范围 | 第34-37页 |
4.1 留置权消灭的特殊原因 | 第34-36页 |
4.1.1 债权人对留置财产丧失占有 | 第34-35页 |
4.1.2 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的情形 | 第35-36页 |
4.2 约定不适用留置权的情形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完善留置权适用范围的建议 | 第37-42页 |
5.1 留置权积极适用范围的完善 | 第37-40页 |
5.1.1 可留置财产的范围的完备 | 第38-39页 |
5.1.2 可留置债权的范围的限缩 | 第39-40页 |
5.1.3 留置权类型的完善 | 第40页 |
5.2 留置权消极适用范围的设计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