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关爱教育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1.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一、关爱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18-25页 |
(一) 关爱教育的内涵 | 第18-20页 |
1. 关爱的内涵 | 第18-20页 |
2. 对关爱教育的理解 | 第20页 |
(二) 关爱教育的目标 | 第20-21页 |
1. 学会主动去爱 | 第20-21页 |
2. 学会关心 | 第21页 |
3. 学会承担责任 | 第21页 |
4. 学会尊重 | 第21页 |
(三) 关爱教育的特征 | 第21-23页 |
1. 实践性 | 第21-22页 |
2. 情感感受性 | 第22页 |
3. 层次性 | 第22页 |
4. 全面性 | 第22-23页 |
(四) 实施关爱教育的原则 | 第23-25页 |
1. 互动性原则 | 第23页 |
2. 生成性原则 | 第23页 |
3. 全面性原则 | 第23-24页 |
4. 针对性原则 | 第24-25页 |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 第25-29页 |
(一) 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 第25-26页 |
1. 有利于学生关爱观念的形成 | 第25-26页 |
2. 有利于学生体会关爱的快乐 | 第26页 |
3. 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形成 | 第26页 |
(二) 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要求 | 第26-27页 |
1. 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26页 |
2. 是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26-27页 |
3. 是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要求 | 第27页 |
(三)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 第27-29页 |
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 第27-28页 |
2. 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 | 第28页 |
3. 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 第28-29页 |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关爱教育的对策 | 第29-37页 |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 | 第29-30页 |
1. 做关心学生的老师 | 第29页 |
2. 做尊重学生的老师 | 第29-30页 |
3. 做倾听学生的教师 | 第30页 |
(二) 课堂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 第30-32页 |
1. 渗透教学法 | 第30-31页 |
2. 情境教学法 | 第31页 |
3. 角色扮演法 | 第31-32页 |
4. 分层教学法 | 第32页 |
(三) 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 | 第32-34页 |
1. 体验式学习法 | 第33-34页 |
2. 四维学习法 | 第34页 |
3. 空降学习法 | 第34页 |
(四) 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 第34-37页 |
1. 开展富有关爱精神的实践活动 | 第35页 |
2. 阅读具有关爱精神的书籍 | 第35-36页 |
3. 布置具有关爱氛围的环境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