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激素对植物根系的调控作用 | 第13-14页 |
1.2.2 根系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14-15页 |
1.2.3 调节剂对根系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15-17页 |
1.2.4 调节剂对根系糖苷酶和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5 调节剂对作物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2.1.1 供试品种 | 第20页 |
2.1.2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20页 |
2.2 试验设计及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2.2.2 取样方法 | 第20-21页 |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1-22页 |
2.4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60页 |
3.1 两种调节剂浸种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根内主要激素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 第24-27页 |
3.1.1 两种调节剂浸种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根内主要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3.1.2 高GAs水平下根系建成期间主要激素之间的相关性 | 第26页 |
3.1.3 低GAs水平下根系建成期间根内主要激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3.1.4 小结 | 第26-27页 |
3.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27-37页 |
3.2.1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根系总长度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根系面积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的根系总体积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根系直径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5 小结 | 第36-37页 |
3.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侧根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37-44页 |
3.3.1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直径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的中柱鞘直径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的皮层厚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的皮层细胞大小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5 小结 | 第43-44页 |
3.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建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9页 |
3.4.1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主根成熟区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主根成熟区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主根成熟区P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4.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根系建成期间大豆主根成熟区CAT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4.5 小结 | 第49页 |
3.5 大田延伸试验 | 第49-60页 |
3.5.1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主要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3.5.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主要生育期的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1-55页 |
3.5.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株高的影响 | 第55-57页 |
3.5.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田间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4页 |
4.1 结论 | 第60页 |
4.2 讨论 | 第60-64页 |
4.2.1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根系形态特性的调控 | 第60-61页 |
4.2.2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根系建成阶段的侧根显微结构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3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侧根建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62页 |
4.2.4 不同GAs水平处理对大豆主要生育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