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8页 |
1.1 内生真菌 | 第14-21页 |
1.1.1 定义与特征 | 第14-16页 |
1.1.2 生物多样性 | 第16-18页 |
1.1.3 活性产物与应用前景 | 第18-21页 |
1.2 内生真菌与植物的互作 | 第21-29页 |
1.2.1 内生真菌的寄主选择性 | 第21-22页 |
1.2.2 内生真菌侵染模式 | 第22-23页 |
1.2.3 内生真菌对寄主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23-27页 |
1.2.4 内生真菌诱导寄主抵抗生物胁迫 | 第27-28页 |
1.2.5 内生真菌诱导寄主抵御非生物胁迫 | 第28-29页 |
1.3 内生真菌与植物互作的分子机理 | 第29-36页 |
1.3.1 内生真菌与植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 第29页 |
1.3.2 内生真菌侵染相关基因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1.3.3 植物防御反应研究现状 | 第31-36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间座壳属(Diaporthe)内生真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2.1.1 采样点(共3个,图2.1) | 第38页 |
2.1.2 采样,真菌分离、纯化与保存 | 第38-39页 |
2.1.3 真菌DNA提取,PCR,测序以及系统进化分析 | 第39-4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2.2.1 基于IT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42页 |
2.2.2 基于tefl-α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42-43页 |
2.2.3 基于四个基因(ITS rDNA,tefl-α,TUB和CAL)的系统进化分析 | 第43-48页 |
2.3 本章讨论 | 第48-50页 |
第三章 一株金钟花内生真菌Pezicula sp.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 第50-5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3.1.1 植物采样、内生真菌分离、纯化与保存 | 第50页 |
3.1.2 菌株ZJWCF069的分类鉴定 | 第50页 |
3.1.3 真菌发酵及其代谢产物的分离 | 第50-51页 |
3.1.4 代谢产物结构分析 | 第51页 |
3.1.5 代谢产物抗菌活性测试 | 第51-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3.3 本章讨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纵纹炭角菌(Xylaria striata)与水稻/烟草的互作研究 | 第57-9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4页 |
4.1.1 试验菌株 | 第57页 |
4.1.2 供试植物 | 第57页 |
4.1.3 培养基 | 第57-58页 |
4.1.4 Xylaria striata与水稻/烟草共培养,真菌与烟草的玻璃纸试验以及发酵液试验 | 第58-59页 |
4.1.5 植物根组织染色 | 第59-60页 |
4.1.6 表达谱分析材料的收集与准备 | 第60页 |
4.1.7 总RNA提取 | 第60页 |
4.1.8 测序文库构建 | 第60-61页 |
4.1.9 表达谱数据分析 | 第61-63页 |
4.1.10 水稻根细胞活力测试 | 第63页 |
4.1.11 水稻/烟草根细胞ROS检测 | 第63-6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4-92页 |
4.2.1 Xylaria striata对水稻/烟草的促生作用 | 第64-65页 |
4.2.2 真菌定殖模式观察 | 第65-69页 |
4.2.3 真菌发酵液对烟草的促生作用测试结果 | 第69页 |
4.2.4 真菌繁殖结构观察 | 第69-71页 |
4.2.5 水稻/烟草表达谱测序数据统计 | 第71-73页 |
4.2.6 植物差异表达基因寻找 | 第73-74页 |
4.2.7 植物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分析 | 第74-77页 |
4.2.8 植物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验证 | 第77-82页 |
4.2.9 真菌表达谱测序数据统计 | 第82页 |
4.2.10 真菌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功能分析、表达验证 | 第82-88页 |
4.2.11 水稻/烟草根部ROS检测结果 | 第88页 |
4.2.12 水稻根系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 第88-92页 |
4.3 本章讨论 | 第92-9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5.1 全文结论 | 第96-97页 |
5.2 展望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3页 |
附录 | 第113-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