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与构造演化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前言第14-31页
    1 北秦岭造山带蛇绿岩研究现状第15-28页
        1.1 北秦岭造山带超镁铁质岩及北秦岭地幔特征第16-19页
            1.1.1 松树沟超镁铁岩第16-18页
            1.1.2 北秦岭造山带的地幔特征第18-19页
        1.2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镁铁质岩及其构造环境第19-21页
            1.2.1 丹凤群中的基性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第19-20页
            1.2.2 二郎坪群中的基性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第20-21页
        1.3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第21-28页
            1.3.1 北秦岭造山带洋盆形成及演化历史第21-26页
            1.3.2 北秦岭早古生代洋盆的俯冲方向第26页
            1.3.3 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演化模式第26-28页
    2 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3 研究思路第29-30页
    4 论文实际工作量第30-31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31-38页
    2.1 中央造山带第31-33页
    2.2 秦岭造山带第33-34页
    2.3 北秦岭造山带第34-38页
        2.3.1 丹凤群沉积-火山岩系(Pt_3-Pz)第35页
        2.3.2 二郎坪群火山-沉积岩系(Pt_3—Pz)第35-36页
        2.2.3 宽坪群(Pt_(2-3))第36页
        2.3.4 秦岭群(Pt_1)第36-38页
第3章 分析方法与测试精度第38-42页
    3.1 岩石化学全分析第38页
    3.2 岩石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第38-39页
    3.3 锆石LA-ICP-MS U-PB测年第39-40页
    3.4 蚀变作用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可靠性的影响及地球化学判别指标的采用第40-42页
第4章 北秦岭早古生代丹凤蛇绿岩及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42-80页
    4.1 鹦鸽嘴蛇绿混杂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42-59页
        4.1.1 研究现状与地质背景第42-43页
        4.1.2 超镁铁质岩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第43-48页
            4.1.2.1 超镁铁岩岩石学第43-44页
            4.1.2.2 超镁铁质岩地球化学第44-48页
        4.1.3 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第48-54页
            4.1.3.1 岩石学第48-49页
            4.1.3.2 岩石地球化学第49-53页
            4.1.3.3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第53-54页
        4.1.4 基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第54-58页
        4.1.5 讨论第58-59页
    4.2 黑河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59-67页
        4.2.1 研究现状与地质背景第59-60页
        4.2.2 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第60-65页
            4.2.2.1 岩石学第60-61页
            4.2.2.2 岩石地球化学第61-63页
            4.2.2.3 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第63-65页
        4.2.3 基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第65-67页
        4.2.4 讨论第67页
    4.3 小结第67-80页
第5章 北秦岭早古生代二郎坪弧后盆地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80-109页
    5.1 西秦岭红土堡基性火山岩与后川“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80-94页
        5.1.1 研究现状与地质背景第80-81页
        5.1.2 红土堡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第81-86页
            5.1.2.1 岩石学第81-82页
            5.1.2.2 岩石地球化学第82-84页
            5.1.2.3 基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第84-86页
        5.1.3 后川“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第86-93页
            5.1.3.1 岩石学第86-87页
            5.1.3.2 岩石地球化学第87-91页
            5.1.3.3 后川“双峰式”火山岩成因第91-93页
        5.1.4 西秦岭红土堡-后川基性火山岩的源区及构造背景第93-94页
    5.2 东秦岭二郎坪湾潭基性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第94-100页
        5.2.1 研究现状第94-95页
        5.2.2 地质背景与岩石学第95-96页
        5.2.3 岩石地球化学第96-98页
        5.2.4 湾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第98-100页
    5.3 小结第100-109页
第6章 讨论第109-132页
    6.1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成因第109-125页
        6.1.1 北秦岭丹凤蛇绿岩第109-121页
        6.1.2 二郎坪弧后盆地第121-125页
    6.2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第125-132页
        6.2.1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第125-130页
        6.2.2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洋盆演化历史第130-132页
第7章 结论第132-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中文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REFERENCE第145-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进气道喷射与缸内直喷组合汽油机微粒排放仿真研究
下一篇: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驱动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