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物质产出、养分积累及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1 间套作荫蔽对作物物质生产的影响第12页
    1.2 间套作对作物养分吸收的影响第12-15页
        1.2.1 间套作对作物氮吸收的影响第13-14页
        1.2.2 间套作对作物磷吸收的影响第14-15页
        1.2.3 间套作对作物钾吸收的影响第15页
    1.3 间套作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第15-1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1 供试材料和试验地概况第17页
    2.2 试验设计第17-18页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8-20页
        2.3.1 干物质积累量第18页
        2.3.2 植株氮磷钾养分含量第18-19页
        2.3.3 产量第19页
        2.3.4 经济效益第19页
        2.3.5 养分平衡第19页
        2.3.6 计算公式第19-20页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0-41页
    3.1 作物物质产出第20-26页
        3.1.1 系统的生物量、产量及土地当量比第20-22页
        3.1.2 作物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第22-24页
        3.1.3 作物产量第24-26页
    3.2 作物养分积累与利用第26-37页
        3.2.1 系统养分的积累与利用第26-27页
        3.2.2 肥料利用第27页
        3.2.3 土壤-作物系统养分收支平衡第27-31页
        3.2.4 玉米的养分积累量第31-33页
        3.2.5 大豆的养分积累量第33-37页
    3.3 系统的经济效益第37-41页
        3.3.1 生产成本第37-38页
        3.3.2 作物产值第38-39页
        3.3.3 作物经济效益第39-41页
4 讨论第41-44页
    4.1 玉米-大豆套作对物质产出的影响第41-42页
    4.2 玉米-大豆套作对氮磷钾积累与利用的影响第42-44页
    4.3 玉米-大豆套作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44页
5 结论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我国商业广告中幽默的缺欠
下一篇:转Cry30Fa1基因水稻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