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3-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一、国内关于女性参政的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二、国外关于女性参政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2-23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民主政治与女性参政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民主政治 | 第23-25页 |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 | 第23-24页 |
二、民主政治的构成要素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女性参政 | 第25-31页 |
一、女性参政的内涵 | 第25-26页 |
二、女性参政的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第三节 民主政治与女性参政的关系 | 第31-35页 |
一、民主制度是女性参政的前提和保障 | 第31-32页 |
二、民主政治对女性参政具有积极意义 | 第32-33页 |
三、女性参政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 | 第33页 |
四、女性参政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33-35页 |
第二章 民主政治进程中女性参政的发展状况 | 第35-52页 |
第一节 我国女性参政历程 | 第35-42页 |
一、我国女性参政的全面启动阶段(1949—1965) | 第35-37页 |
二、我国女性参政的遭受挫折阶段(1966—1976) | 第37页 |
三、我国女性参政的逐步恢复阶段(1977—1992) | 第37-39页 |
四、我国女性参政的巩固发展阶段(1993—至今)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及不同地区女性参政情况比较 | 第42-46页 |
一、与西方国家对比 | 第42-44页 |
二、与港澳地区对比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我国女性参政存在的问题 | 第46-52页 |
一、女性参政者比例偏低 | 第46-48页 |
二、女性参政者结构欠佳 | 第48-50页 |
三、女性参政意识淡薄 | 第50-52页 |
第三章 民主政治进程中女性参政的影响因素 | 第52-57页 |
第一节 影响女性参政的客观环境因素 | 第52-54页 |
一、经济基础薄弱是根本原因 | 第52-53页 |
二、传统观念和文化是内在因素 | 第53-54页 |
三、制度缺失是现实因素 | 第54页 |
第二节 影响女性参政的主体因素 | 第54-57页 |
一、双重角色的压力 | 第55页 |
二、自身心理弱点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民主政治进程中女性参政的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第一节 西方女性参政对我国的启示 | 第57-59页 |
一、发达的经济是女性参政的物质基础 | 第57-58页 |
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女性参政的合法保障 | 第58页 |
三、强烈的参政意识是女性参政的内在动力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改善我国女性参政的措施 | 第59-63页 |
一、加强女性参政的经济保障 | 第59-60页 |
二、提高女性参政的法律保护 | 第60页 |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60-61页 |
四、提高女性自身素质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