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一、心理疏导的内涵、功能和原则第9-17页
 (一) 心理疏导概念的厘定第9-12页
  1. 心理辅导的涵义第9-10页
  2. 心理疏导与心理疏导疗法之异同第10-11页
  3. 心理疏导的科学涵义第11-12页
 (二) 心理疏导的功能第12-14页
  1. 认知调节第12-13页
  2. 心理支持第13-14页
  3. 情绪宣泄第14页
 (三) 心理疏导的原则第14-17页
  1.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第14-15页
  2. 助人自助原则第15-16页
  3. 促进个性发展原则第16-17页
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17-25页
 (一)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第17-19页
  1. 心理与思想具有相通性第17-18页
  2. 心理系统是思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第18页
  3.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第18页
  4. 优良的人格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第18-19页
 (二)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表现第19-22页
  1. 情绪困扰第19-20页
  2. 人际失调第20-21页
  3. 学业问题第21页
  4. 就业压力第21页
  5. 人格异常第21-22页
 (三) 心理疏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第22-25页
  1. 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培养优良个性第22-23页
  2.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心理阻抗第23页
  3. 遵循大学生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效果第23-24页
  4. 重视大学生的理想诉求,把握价值导向第24-25页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疏导的路径选择第25-37页
 (一) 加强高校心理疏导工作队伍建设第26-29页
  1. 加强对心理疏导教师的人文关怀第26页
  2. 推进心理疏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第26-28页
  3. 优化结构,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心理疏导教师队伍第28-29页
 (二)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的途径第29-34页
  1. 心理咨询第29-31页
  2. 辅导员深度辅导第31-32页
  3. 网络平台疏导第32-33页
  4. 校园文化第33页
  5. 家长教育第33-34页
 (三) 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的方法第34-37页
  1. 激励疏导法第34-35页
  2. 渗透疏导法第35页
  3. 体验疏导法第35-36页
  4. 互动疏导法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附录一第38-39页
附录二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
下一篇:美国南达科塔州初中“健康教育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