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信息化时代中国网络问政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网络问政概述第12-15页
 (一) 网络问政的定义第12-13页
  1、概念界定第12-13页
  2、主体与客体第13页
  3、相关概念区别第13页
 (二) 中国网络问政的时代背景第13-15页
  1、信息化时代社会快速发展第13-15页
  2、传统政府管理方式需改变第15页
二、中国网络问政的具体表现第15-21页
 (一) 公民参与层面第15-17页
  1、拓宽公民利益诉求渠道第16页
  2、提升网民问策的便利性第16-17页
 (二) 行政透明层面第17-18页
  1、互联网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第17页
  2、网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第17-18页
 (三) 防治腐败层面第18-21页
  1、网民对官员权力行使的监督第18-19页
  2、网民对官员私人空间的触及第19-20页
  3、网络举报与信访高效率反贪第20-21页
三、中国网络问政取得的成就第21-27页
 (一) 网络问政的条件日渐成熟第21-24页
  1、网络问政重要意义得到充分认识第21-22页
  2、网民日趋成熟,理性问政第22-23页
  3、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并且投入使用第23-24页
 (二) 网民问政初见成效第24-25页
  1、网络反腐效果明显第24-25页
  2、网络智囊团初步形成第25页
 (三) 传统政府管理方式逐渐改善第25-27页
  1、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第26页
  2、行政决策执行民意第26-27页
四、中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7-37页
 (一) 各级政府网络执政能力偏低第27-30页
  1、信息主动权的掌握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2、部分政府网站未得到有效利用第28-29页
  3、部分公务员网络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9-30页
 (二) 中国网络世界秩序的缺失第30-33页
  1、网民素质整体上有待提高第31页
  2、网络暴力蔓延第31-32页
  3、网络伪民意冲击民意真实性第32-33页
 (三) 地区之间存在数字鸿沟第33-37页
  1、网络问政中数字鸿沟问题的表现第33-36页
  2、地域性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第36页
  3、数字鸿沟对网络问政的影响第36-37页
五、推进网络问政的路径思考第37-51页
 (一) 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络执政能力第37-40页
  1、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透明度第38页
  2、提升应对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掌握信息舆论的主动权第38-39页
  3、提升公务人员网络素质与网络技能第39-40页
 (二) 建立健全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第40-44页
  1、政府网络发言人的作用第40-41页
  2、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建设第41-42页
  3、政府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第42-44页
 (三) 加强网络平台的政府监管力度第44-47页
  1、建立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第44-45页
  2、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与管理第45-46页
  3、慎行网络实名制第46-47页
 (四) 消弥数字鸿沟第47-51页
  1、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47-48页
  2、促进"数字贫困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第48页
  3、普及信息化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第48-49页
  4、借鉴国际经验,寻求国际合作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资料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托尔斯泰娅作品中的后现代思维模式与结构模式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心理疏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