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3页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肖培东的语文教学艺术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教学艺术的内涵 | 第14-15页 |
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功能 | 第14-15页 |
二、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 | 第15页 |
第二节 肖培东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 | 第15-19页 |
一、肖培东简介 | 第15-17页 |
二、肖培东教学艺术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节 肖培东的语文教学艺术形成原因 | 第19-23页 |
一、自身因素 | 第19-21页 |
二、外部因素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肖培东的语文教学理念 | 第23-32页 |
第一节 教学理念的概述 | 第23-24页 |
一、语文课程理念 | 第23-24页 |
二、语文教学理念 | 第24页 |
第二节 肖培东的语文教学理念 | 第24-32页 |
一、生活即大语文的教学思想 | 第25-26页 |
二、以浅到心底,成就语文课堂的高度 | 第26-27页 |
三、朗读教学贯穿课堂始终 | 第27-29页 |
四、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 第29-30页 |
五、教师的基本素养是上好语文课的“第一要著”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肖培东的课堂教学艺术 | 第32-51页 |
第一节 肖培东课堂导入艺术 | 第32-34页 |
一、聊天式导入 | 第32-33页 |
二、提问式导入 | 第33页 |
三、审题导入 | 第33-34页 |
第二节 肖培东课堂提问艺术 | 第34-38页 |
一、依学情而设问 | 第34-35页 |
二、精当的提问设计 | 第35-36页 |
三、远处设问、善用追问 | 第36-38页 |
第三节 肖培东课堂掌控艺术 | 第38-41页 |
一、智慧的课堂调控 | 第38页 |
二、耐心的呵护等待 | 第38-40页 |
三、精心的情感境界创设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精妙的朗读指导艺术 | 第41-45页 |
一、精妙的朗读指导 | 第41-42页 |
二、标点、字词的涵泳 | 第42-43页 |
三、多方位的朗读训练 | 第43-45页 |
第五节 肖培东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 第45-49页 |
一、有品质的课堂教学语言 | 第45-46页 |
二、有温度的课堂评价 | 第46-49页 |
第六节 扎实的文本解读艺术 | 第49-51页 |
一、从文本解读深入到教学解读 | 第49-50页 |
二、独特的标点解读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肖培东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们的启示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51-55页 |
一、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 第51-52页 |
二、缜密的教学程序设计 | 第52页 |
三、注重朗读教学 | 第52-53页 |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 第55-59页 |
一、永葆激情,力争感染学生 | 第55-56页 |
二、不断学习,深化专业知识 | 第56-57页 |
三、不断反思,优化教学实践 | 第57页 |
四、勇于创新,践行教学理念 | 第57-58页 |
五、唤醒自我,树立个性意识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