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遗址论文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导言第9-27页
    1.1 背景介绍及文献综述第9-20页
        1.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1.2 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第11-16页
        1.1.3 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1.4 羌族及桃坪羌寨研究第17-20页
    1.2 研究理论、方法、难点和创新点第20-24页
        1.2.1 研究理论第20-21页
        1.2.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2.3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23-24页
    1.3 田野点介绍第24-27页
        1.3.1 田野调查经过第24页
        1.3.2 桃坪羌寨概况第24-25页
        1.3.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第25-27页
第2章 桃坪羌寨建筑的意义转变第27-51页
    2.1 公共视野中的桃坪羌寨第27-29页
        2.1.1 作为旅游景观的桃坪羌寨第27-28页
        2.1.2 作为传统村落的桃坪羌寨第28页
        2.1.3 作为建筑文化的桃坪羌寨第28-29页
    2.2 桃坪羌寨建筑的文化意义第29-37页
        2.2.1 羌族建筑的历史记忆第29-32页
        2.2.2 羌寨居民的祖源记忆第32-35页
        2.2.3 遗存建筑的文化内涵第35-37页
    2.3 旅游开发与桃坪羌寨建筑的意义重构第37-47页
        2.3.1 桃坪建筑的旅游开发与发展转型第37-39页
        2.3.2 功能与意义:汶川地震与桃坪建筑的保护第39-45页
        2.3.3 桃坪何为?——新区的修建与民族政策的落实第45-47页
    2.4 桃坪羌寨建筑面临的问题第47-51页
        2.4.1 建筑保护意识薄弱第47-48页
        2.4.2 基于建筑的本土传统文化消失第48-49页
        2.4.3 停滞的羌寨建筑第49-51页
第3章 建筑与桃坪羌寨的文化传承第51-68页
    3.1 桃坪羌寨的传统文化传承第51-57页
        3.1.1 建筑与民族文化传承第51-53页
        3.1.2 两种舞蹈表演与民族文化传承第53-56页
        3.1.3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其他实践第56-57页
    3.2 民族文化传承中文化实践者的行动第57-61页
        3.2.1 民族文化实践者的家庭生活第57-59页
        3.2.2 民族文化实践者的创新第59-60页
        3.2.3 民族文化实践者的传承缺失第60-61页
    3.3 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中人际关系的转变第61-68页
        3.3.1 由奖惩制度看桃坪羌寨人际关系的转变第61-63页
        3.3.2 由服装置办看桃坪羌寨人际关系的转变第63-65页
        3.3.3 由舞蹈队的歌曲采编看桃坪羌寨人际关系的转变第65-68页
第4章 对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的反思第68-75页
    4.1 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第68-70页
        4.1.1 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第68-69页
        4.1.2 传统村落逐渐丢失历史第69页
        4.1.3 传统村落的现代化第69-70页
    4.2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的几个方面第70-72页
        4.2.1 国家的民族政策与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第70页
        4.2.2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与村落文化第70-71页
        4.2.3 旅游景区与民族传统村落第71-72页
    4.3 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几点建议第72-75页
        4.3.1 立足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正视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第72-73页
        4.3.2 各方妥善协调,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和谐共生第73-74页
        4.3.3 综合多种渠道,加大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第74-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首中国钢琴组曲比较研究--以《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巴蜀之画》为例
下一篇:藏药波棱瓜子总木脂素对小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