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3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及社会条件 | 第14-17页 |
2.1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理论来源 | 第14-16页 |
2.1.1 西方自然思想 | 第14页 |
2.1.2 德国古典哲学思想 | 第14-16页 |
2.2 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 第16-17页 |
3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第17-24页 |
3.1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3.1.1 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第17-18页 |
3.1.2 实践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决定性环节 | 第18-20页 |
3.1.3 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20-21页 |
3.2 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21-24页 |
3.2.1 唯物性 | 第22页 |
3.2.2 辩证性 | 第22-23页 |
3.2.3 实践性 | 第23-24页 |
4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困境 | 第24-30页 |
4.1 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24-25页 |
4.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 第25-27页 |
4.2.1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4.2.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6-27页 |
4.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27-30页 |
4.3.1 相关主体的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 第27页 |
4.3.2 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 第27-28页 |
4.3.3 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不完善 | 第28页 |
4.3.4 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不足 | 第28-30页 |
5 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第30-39页 |
5.1 提高相关主体的生态意识 | 第30-32页 |
5.1.1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 第30页 |
5.1.2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 第30-31页 |
5.1.3 增强生态文明宣传 | 第31-32页 |
5.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科学发展道路 | 第32-35页 |
5.2.1 实施总体布局战略 | 第32页 |
5.2.2 走绿色和科学的经济发展道路 | 第32-33页 |
5.2.3 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 第33-35页 |
5.3 协调各主体利益关系 | 第35-37页 |
5.3.1 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 第35页 |
5.3.2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35-36页 |
5.3.3 构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36-37页 |
5.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机制、奠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37-39页 |
5.4.1 完善相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 | 第37页 |
5.4.2 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 | 第37-38页 |
5.4.3 健全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