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1.2.1 重农抑商 | 第12-13页 |
1.2.2 官商经济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3.3 文献综述 | 第17页 |
1.4 从共识出发选择本文研究的突破点 | 第17-20页 |
1.4.1 关于政权的共识 | 第18页 |
1.4.2 关于经济的共识 | 第18-19页 |
1.4.3 本文选择的突破口 | 第19页 |
1.4.4 本文的研究基础 | 第19-20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20-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2 研究的方法 | 第20-21页 |
1.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23-33页 |
2.1 模型的主要参数 | 第23-26页 |
2.1.1 劳动 | 第23页 |
2.1.2 资源 | 第23-24页 |
2.1.3 制度 | 第24-25页 |
2.1.4 生活质量 | 第25-26页 |
2.2 建模的基础:供需关系 | 第26-27页 |
2.3 经济社会模型的演绎 | 第27-29页 |
2.3.1 经济社会模型的全微分 | 第27-28页 |
2.3.2 经济产权:公有权与私有权 | 第28-29页 |
2.3.3 模型演绎下的函数 | 第29页 |
2.4 模型研究"重农抑商"与"官商经济"的数值定位 | 第29-30页 |
2.5 总结 | 第30-33页 |
第3章 经济发展的模型演绎 | 第33-41页 |
3.1 "重农"的选择 | 第33-35页 |
3.1.1 经济方式上的重农 | 第33-34页 |
3.1.2 中国古代主要的重农思想与政策 | 第34-35页 |
3.2 "抑商"的选择 | 第35-41页 |
3.2.1 经济活动、投资与抑商的探讨 | 第35-37页 |
3.2.2 中国古代的抑商政策 | 第37-41页 |
第4章 政权运作的模型演绎 | 第41-53页 |
4.1 财政饥渴的模型分析 | 第41-46页 |
4.1.1 财政饥渴的必然性 | 第41-42页 |
4.1.2 中国古代财政收支的总体状况 | 第42-46页 |
4.2 官商经济的模型分析 | 第46-53页 |
4.2.1 投资经济的形成 | 第46-48页 |
4.2.2 官商经济 | 第48页 |
4.2.3 官商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48-53页 |
第5章 重农抑商和官商经济成对出现的揭示 | 第53-57页 |
5.1 经济发展下的重农与抑商 | 第53-54页 |
5.2 政权运作下的官商经济 | 第54-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思考 | 第57-59页 |
6.1 总结 | 第57页 |
6.2 思考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研究生期间所发论文 | 第65页 |